网民雾霾议题的建构与表达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二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一 雾霾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 雾霾议题建构研究 | 第17-18页 |
三 网民表达研究 | 第18-20页 |
四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一 议题建构的理论概述 | 第21页 |
二 话语分析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三 叙事学理论 | 第22-23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三 研究创新 | 第24-25页 |
第一章 呈现与发展:雾霾议题的演进脉络 | 第25-37页 |
第一节 古代雾霾文献追溯 | 第25-28页 |
一 甲骨文“霾” | 第25-26页 |
二 古代“霾”气象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现代雾霾议题呈现 | 第28-31页 |
一 雾霾议题的初现 | 第28-29页 |
二 雾霾议题的发展 | 第29-30页 |
三 雾霾议题建构现状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雾霾议题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 主流媒体话语:宣教式 | 第31-32页 |
二 媒体建构议题:不平衡 | 第32页 |
三 议题设置主体:不全面 | 第32-34页 |
第四节 回顾雾霾舆情走势 | 第34-37页 |
一 雾霾舆情的基本走势 | 第34-35页 |
二 雾霾舆情的情感偏向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建构与表达:网民对雾霾议题的推动 | 第37-55页 |
第一节 符号化传播:具象化表达 | 第37-40页 |
一 议题符号化传播的呈现形式 | 第38-39页 |
二 雾霾议题符号化传播的特征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段子化表达:戏谑调侃传播 | 第40-46页 |
一 分析的语料:雾霾网络段子 | 第40-44页 |
二 雾霾段子内容的指向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故事化叙事:雾霾多元呈现 | 第46-51页 |
一 雾霾故事叙事形式 | 第47-51页 |
二 雾霾故事叙事特征 | 第51页 |
第四节 从无序到有序:舆论倒逼政策制定 | 第51-55页 |
一 无序表达:以非理性方式博关注 | 第52-53页 |
二 有序表达:舆论倒逼政策制定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批判与反思:雾霾议题中的问题思考 | 第55-62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在设置雾霾议题主动性不足 | 第55-58页 |
一 对突发事件准备不足,被动制定治霾政策 | 第55-57页 |
二 沟通机制欠佳,模式有待更新 | 第57页 |
三 政府回应迟滞,错失解决时机 | 第57-58页 |
第二节 企业与媒体需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 第58-59页 |
一 企业重视经济利益,淡化社会利益 | 第58-59页 |
二 媒体引导力需提高网络舆论待加强 | 第59页 |
第三节 网民雾霾议题构建推动社会良序发展 | 第59-62页 |
一 网民建构雾霾议题,及时监测环境 | 第60页 |
二 网民雾霾议题表达,推动议题形成 | 第60页 |
三 网民积极互动,改善治霾政策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建构主义视角下雾霾议题优化路径 | 第62-67页 |
第一节 政府主动参与治霾行动 | 第62-64页 |
一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 第62-63页 |
二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 第63页 |
三 提高政府公信力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媒体积极引导雾霾议题走向 | 第64-65页 |
一 加强舆论引导 | 第64页 |
二 传播环保理念 | 第64-65页 |
第三节 网民建构雾霾议题的特点与建议 | 第65-67页 |
一 网民议题高度自由 | 第65页 |
二 网民雾霾议题娱乐化 | 第65页 |
三 提高网民责任意识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