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

基于松花江地域形态的地景艺术表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1.2.1 地景艺术的理论支撑第11页
        1.2.2 发掘以地域特色为背景的地景艺术第11页
        1.2.3 挖掘吉林地区地景艺术的潜力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3-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第15页
    1.6 论文研究框架第15-18页
第2章 地景艺术的理论及研究第18-25页
    2.1 地景艺术概念界定第18-21页
        2.1.1 地景艺术的发展历程第18-19页
        2.1.2 景观与规划设计中地景艺术的表现第19-20页
        2.1.3 地景艺术与景观与规划设计的融合第20-21页
    2.2 地景艺术对景观与规划设计的影响第21-22页
        2.2.1 地景艺术对现代城市的发展影响第21-22页
        2.2.2 地景艺术与城市生态复苏的影响第22页
        2.2.3 地景艺术对景观与规划设计的思考第22页
    2.3 地景造型艺术研究理念第22-24页
        2.3.1 地景艺术造型语言研究第22-23页
        2.3.2 立体形态造型语言研究第23-24页
        2.3.3 地景艺术色彩构成表现语言研究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地景艺术设计原则、方法以及艺术特征第25-33页
    3.1 地景艺术的设计原则第25-27页
        3.1.1 以人为本、体现博爱第25页
        3.1.2 尊重自然、和谐共存第25-26页
        3.1.3 延续历史、开创未来第26页
        3.1.4 协调统一、多元变化第26-27页
    3.2 地景艺术的设计方法第27-30页
        3.2.1 地景艺术的设计特点第27-28页
        3.2.2 地景艺术的创作分析第28-29页
        3.2.3 地景艺术的时效表现第29-30页
    3.3 地景公共艺术的艺术特征第30-32页
        3.3.1 公共艺术的艺术范畴第31页
        3.3.2 多元化的空间艺术内涵第31页
        3.3.3 场地材料的艺术性选择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松花江地域环境下地景艺术应用研究第33-43页
    4.1 松花江地域地景艺术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第33-36页
        4.1.1 认真遵循自然环境规律第33-34页
        4.1.2 强调运用传统文化要素第34-35页
        4.1.3 景观设计主题性的突出第35-36页
    4.2 松花江地域形态的艺术特征第36-39页
        4.2.1 自然生态状况因素—艺术选择第36-37页
        4.2.2 历史民俗文化因素—艺术内涵第37-38页
        4.2.3 人文精神表现因素—艺术范畴第38-39页
    4.3 松花江地域形态中地景艺术的应用手法第39-42页
        4.3.1 地域形态与地景艺术相互贯通第39页
        4.3.2 地域形态中地景艺术的创作思想第39-41页
        4.3.3 地景艺术在地域形态中的主旨性创作第4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以松花江地域形态分析城市地景艺术应用研究为例第43-50页
    5.1 松花江地域形态的资源与背景第43-44页
        5.1.1 松花江地域与人的生活、情感交融第43-44页
        5.1.2 松花江地域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第44页
        5.1.3 松花江地域延续的关东文脉第44页
    5.2 松花江地域形态的地景艺术现状调研第44-46页
        5.2.1 松花江多样的地域文化资源第44-45页
        5.2.2 松花江地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趋势分析第45页
        5.2.3 松花江地域未来的发展战略第45-46页
    5.3 松花江地域中地景艺术的应用表现第46-49页
        5.3.1 巧妙运用松花江地域地形进行创作第46-47页
        5.3.2 空间创作中点、线、面的构成运用第47-48页
        5.3.3 设计手法的生态化及材料的多元化第48-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解密》英译过程研究
下一篇:茨威格小说的原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