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1.2.1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2.2 模型区域应用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2.3 作物用水效率优化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45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1-37页 |
2.1.1 研究区整体概况 | 第31-32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32-34页 |
2.1.3 土壤质地 | 第34-36页 |
2.1.4 作物种植 | 第36页 |
2.1.5 灌溉条件 | 第36-37页 |
2.2 试验数据获取及方法 | 第37-45页 |
2.2.1 田间试验观测 | 第38-40页 |
2.2.2 灌区试验观测 | 第40-42页 |
2.2.3 中游绿洲调研取样 | 第42页 |
2.2.4 模拟结果评价指标 | 第42-45页 |
第三章 田间尺度作物模型 | 第45-59页 |
3.1 AquaCrop模型 | 第45-49页 |
3.1.1 AquaCrop模型原理 | 第45-48页 |
3.1.2 AquaCrop模型输入数据 | 第48-49页 |
3.2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9-52页 |
3.2.1 局部敏感性分析 | 第49-50页 |
3.2.2 作物参数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3.3 AquaCrop模型率定和验证 | 第52-55页 |
3.4 AquaCrop模型在田间尺度的应用 | 第55-56页 |
3.4.1 田间尺度水平衡分析 | 第55页 |
3.4.2 田间尺度灌溉制度优化 | 第55-56页 |
3.5 小结 | 第56-59页 |
第四章 基于作物参数的灌区尺度分布式作物模型 | 第59-75页 |
4.1 AquaCrop-GIS模型 | 第59-62页 |
4.1.1 AquaCrop-GIS模型框架结构 | 第59-60页 |
4.1.2 AquaCrop-GIS模型输入数据 | 第60-61页 |
4.1.3 AquaCrop-GIS模型工作原理 | 第61-62页 |
4.1.4 AquaCrop-GIS模型区域化参数 | 第62页 |
4.2 作物参数空间反演 | 第62-64页 |
4.2.1 CC_x空间反演 | 第62-63页 |
4.2.2 B_(rel)空间反演 | 第63-64页 |
4.3 灌区尺度分布式模型构建及精度验证 | 第64-70页 |
4.3.1 灌区尺度作物参数空间分布 | 第64-67页 |
4.3.2 灌区尺度分布式模型构建 | 第67-68页 |
4.3.3 灌区尺度分布式模型精度分析 | 第68-70页 |
4.4 AquaCrop-RS模型在灌区尺度的应用 | 第70-73页 |
4.4.1 灌区尺度现状模拟与分析 | 第70-72页 |
4.4.2 灌区尺度节水潜力估算 | 第72-73页 |
4.5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基于作物参数和播种日期的中游绿洲分布式作物模型 | 第75-89页 |
5.1 中游绿洲玉米播种日期反演 | 第75-79页 |
5.1.1 播种日期影响分析 | 第75-76页 |
5.1.2 播种日期空间反演 | 第76页 |
5.1.3 播种日期空间反演精度 | 第76-78页 |
5.1.4 播种日期空间分布 | 第78-79页 |
5.2 中游绿洲肥胁迫参数空间分布 | 第79-81页 |
5.2.1 CC_x空间分布 | 第79-80页 |
5.2.2 B_(rel)空间分布 | 第80-81页 |
5.3 中游绿洲分布式模型构建及精度分析 | 第81-83页 |
5.3.1 中游绿洲分布式模型构建 | 第81页 |
5.3.2 中游绿洲分布式模型精度分析 | 第81-83页 |
5.4 AquaCrop-RS模型在中游绿洲的应用 | 第83-86页 |
5.5 小结 | 第86-89页 |
第六章 黑河中游绿洲农业节水效应分析 | 第89-97页 |
6.1 地面灌亏缺灌溉节水效应 | 第89-92页 |
6.2 滴灌亏缺灌溉节水效应 | 第92-95页 |
6.3 小结 | 第95-97页 |
第七章 黑河中游绿洲灌溉制度优化与节水潜力评估 | 第97-115页 |
7.1 分布式灌溉决策模型 | 第97-100页 |
7.1.1 优化目标 | 第97-98页 |
7.1.2 优化算法 | 第98-99页 |
7.1.3 优化模型 | 第99-100页 |
7.2 黑河中游绿洲灌溉制度优化与节水潜力评估 | 第100-113页 |
7.2.1 现状年灌溉制度优化 | 第100-104页 |
7.2.2 节水潜力分析 | 第104-106页 |
7.2.3 水平年选定 | 第106-108页 |
7.2.4 平水年灌溉制度优化与用水效率分析 | 第108-113页 |
7.3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5-119页 |
8.1 结论 | 第115-117页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117页 |
8.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9页 |
附录 | 第129-143页 |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3-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