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对象选择 | 第16-17页 |
1.3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7-19页 |
1.3.1 文脉 | 第17-18页 |
1.3.2 文脉延续 | 第18页 |
1.3.3 文化商业街区 | 第18页 |
1.3.4 街区空间 | 第18-19页 |
1.3.5 空间形态 | 第1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1.4.3 有关神垕镇的已有研究 | 第22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7 研究框架 | 第25-26页 |
2 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相关解析及方法引入 | 第26-40页 |
2.1 商业街区空间特征概述 | 第26-30页 |
2.1.1 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演变 | 第26-28页 |
2.1.2 文化商业街区的空间特征 | 第28-30页 |
2.2 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分析 | 第30-37页 |
2.2.1 街区风貌与肌理 | 第30-33页 |
2.2.2 街区空间界面 | 第33页 |
2.2.3 街区空间尺度 | 第33-35页 |
2.2.4 建筑空间布局与形制 | 第35-37页 |
2.2.5 街区功能结构与文化 | 第37页 |
2.3 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面临的问题及困境 | 第37-38页 |
2.3.1 忽略原有物质空间环境的传承 | 第37页 |
2.3.2 碎片化的街区空间结构 | 第37页 |
2.3.3 过度商业化与街区文脉断裂 | 第37-38页 |
2.4 基于“文脉延续”方法的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的引入 | 第38-40页 |
2.4.1 文脉延续与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 | 第38-39页 |
2.4.2 文脉延续对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的意义 | 第39-40页 |
3 文脉延续在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中的理论框架 | 第40-59页 |
3.1 文脉延续理念的相关研究 | 第40-45页 |
3.1.1 文脉的特征与延续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3.1.2 基于文脉延续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41-42页 |
3.1.3 基于文脉延续的相关实践探索 | 第42-45页 |
3.2 文脉延续视角下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的内容 | 第45-47页 |
3.2.1 街区物质空间的整合与重构 | 第46页 |
3.2.2 街区功能结构的延续与完善 | 第46-47页 |
3.2.3 地域文化生活记忆的传承 | 第47页 |
3.3 文脉延续视角下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的方法 | 第47-49页 |
3.3.1 提炼文脉要素 | 第47页 |
3.3.2 从抽象到具体 | 第47-48页 |
3.3.3 文脉延续性设计 | 第48-49页 |
3.4 文脉延续视角下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的策略 | 第49-58页 |
3.4.1 保留原有空间形态要素 | 第49-50页 |
3.4.2 对街区物质空间形态的文脉表达 | 第50-56页 |
3.4.3 织补与构建街区功能结构秩序 | 第56-57页 |
3.4.4 整合与延续地域特色文化生活 | 第57-58页 |
3.5 小结 | 第58-59页 |
4 神垕古镇空间形态文脉要素特征及文化商业街区现状分析. | 第59-82页 |
4.1 神垕古镇概况 | 第59-62页 |
4.1.1 神垕古镇区位概况 | 第59-60页 |
4.1.2 神垕古镇历史沿革 | 第60页 |
4.1.3 神垕古镇民俗文化 | 第60-62页 |
4.2 神垕古镇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 第62-66页 |
4.2.1 神垕形态发展演变研究 | 第62-64页 |
4.2.2 神垕老街空间形态形成研究 | 第64-66页 |
4.3 神垕古镇老街空间形态文脉要素的特征分析 | 第66-78页 |
4.3.1 “鱼骨状”的街区路网结构 | 第66-67页 |
4.3.2 人性化的空间界面尺度 | 第67-73页 |
4.3.3 “前店中寝后坊”的建筑布局形式 | 第73-74页 |
4.3.4 合院式的建筑组合形制 | 第74-76页 |
4.3.5 连续性的商业空间结构 | 第76-77页 |
4.3.6 特色文化突出的街区氛围 | 第77-78页 |
4.4 神垕古镇文化商业街空间形态存在问题分析 | 第78-81页 |
4.4.1 建筑风格缺乏地域性 | 第78-79页 |
4.4.2 空间界面与尺度破坏严重 | 第79页 |
4.4.3 街区空间结构断裂 | 第79-80页 |
4.4.4 业态功能单一 | 第80页 |
4.4.5 街区文化价值缺失 | 第80-81页 |
4.5 小结 | 第81-82页 |
5 文脉延续视角下神垕古镇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 第82-101页 |
5.1 神垕古镇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原则 | 第82页 |
5.1.1 整体性原则 | 第82页 |
5.1.2 文化与商业并重原则 | 第82页 |
5.1.3 新旧和谐原则 | 第82页 |
5.2 神垕古镇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目标 | 第82-83页 |
5.3 文脉延续视角下的神垕古镇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 第83-100页 |
5.3.1 文化商业街区物质环境设计策略 | 第83-94页 |
5.3.1.1 保持古镇特色风貌 | 第83页 |
5.3.1.2 延续古镇原有空间肌理 | 第83-85页 |
5.3.1.3 延续传统街区空间尺度 | 第85-86页 |
5.3.1.4 整治与延续街区界面 | 第86-88页 |
5.3.1.5 新建建筑的地域性设计 | 第88-91页 |
5.3.1.6 修补整合零散空间 | 第91-94页 |
5.3.2 文化商业街区功能结构设计策略 | 第94-98页 |
5.3.2.1 古镇空间结构的延续与新旧共生 | 第94页 |
5.3.2.2 商业街区空间结构的构建 | 第94-97页 |
5.3.2.3 传统业态功能的传承与发展 | 第97-98页 |
5.3.3 文化商业街区历史文化空间设计策略 | 第98-100页 |
5.3.3.1 新旧街区文化廊道的延续 | 第98页 |
5.3.3.2 地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再利用 | 第98-99页 |
5.3.3.3 街道景观塑造古镇情景再现 | 第99-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6 结语 | 第101-10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1-10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4页 |
个人简历 | 第104-10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