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三、新移民小说 | 第17-20页 |
第一章 早期华人女性的代表:扶桑 | 第20-29页 |
一、“神女”:既是弱者又是强者 | 第22-24页 |
1、隐忍的女奴 | 第22-23页 |
2、生存的强者 | 第23-24页 |
二、“女神”:母性与包容 | 第24-26页 |
1、跪着宽容世界 | 第24-25页 |
2、母性的博爱精神 | 第25-26页 |
三、从“神女”到“女神”:来自西方的想象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土生族”华人女性的代表:阿翠和英英 | 第29-33页 |
一、《太平洋探戈》:保守的阿翠 | 第30-31页 |
二、《风筝歌》:出走的英英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新移民女性:多元文化下的不同选择 | 第33-41页 |
一、《红罗裙》:依附于婚姻的海云 | 第33-36页 |
1、合格的妻子 | 第34页 |
2、孤独的母亲 | 第34-36页 |
二、《栗色头发》:艰难独立的“我” | 第36-41页 |
1、打工挣钱的留学生 | 第38-39页 |
2、敏感自尊的中国女性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三类华人女性形象异同比较 | 第41-47页 |
一、共同点 | 第41-44页 |
1、边缘人身份 | 第42页 |
2、雌性的表征 | 第42-44页 |
二、不同点 | 第44-47页 |
1、个性差异 | 第44-45页 |
2、女性意识差异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创作动因探究 | 第47-52页 |
一、作家的女性观对其创作的影响 | 第47-49页 |
二、作家的移民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9页 |
一、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女性书写特色 | 第52-56页 |
1、思想内容 | 第52-54页 |
2、艺术形式 | 第54-56页 |
二、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与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笔下的华人女性形象之比较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