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概念辨析 | 第12-15页 |
1.1 互联网金融 | 第12-13页 |
1.2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 | 第13-15页 |
2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类型 | 第15-28页 |
2.1 互联网理财诈骗 | 第15-19页 |
2.1.1 理财产品诈骗 | 第15-17页 |
2.1.2 “杀客”型诈骗 | 第17-18页 |
2.1.3 网络传销式诈骗 | 第18-19页 |
2.2 第三方支付诈骗 | 第19-22页 |
2.2.1 第三方支付平台POS机诈骗 | 第20-21页 |
2.2.2 第三方支付信贷类产品诈骗 | 第21-22页 |
2.2.3 木马链接类诈骗 | 第22页 |
2.3 互联网网贷模式诈骗 | 第22-25页 |
2.3.1 P2P网贷模式诈骗 | 第22-24页 |
2.3.2 其它网络小额贷款诈骗 | 第24-25页 |
2.4 众筹诈骗 | 第25-26页 |
2.4.1 捐赠式众筹诈骗 | 第25页 |
2.4.2 股权众筹诈骗 | 第25-26页 |
2.4.3 奖励式众筹诈骗 | 第26页 |
2.5 互联网虚拟货币诈骗 | 第26-27页 |
2.6 互联网保险诈骗 | 第27-28页 |
3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特点分析 | 第28-41页 |
3.1 犯罪数量 | 第28-30页 |
3.1.1 增长迅速:呈现“翻倍式”的增长态势 | 第28-29页 |
3.1.2 契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 第29页 |
3.1.3 “漏斗效应”明显 | 第29-30页 |
3.2 犯罪成员状况 | 第30-32页 |
3.2.1 犯罪人以男性为主 | 第30-31页 |
3.2.2 犯罪人文化程度偏低 | 第31页 |
3.2.3 犯罪人前科比例突出 | 第31-32页 |
3.3 犯罪组织形式 | 第32-33页 |
3.4 犯罪方式 | 第33-34页 |
3.4.1 形式多样 | 第33-34页 |
3.4.2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 第34页 |
3.4.3 更新迅速 | 第34页 |
3.5 犯罪地域分布 | 第34-35页 |
3.6 犯罪金额 | 第35-36页 |
3.7 犯罪侵害对象 | 第36-41页 |
3.7.1 被害人人数众多 | 第36-38页 |
3.7.2 被害人以男性为主,且趋于年轻化 | 第38-41页 |
4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原因分析 | 第41-52页 |
4.1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 | 第41-44页 |
4.1.1 国内经济因素 | 第41-42页 |
4.1.2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不规范 | 第42页 |
4.1.3 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 第42-44页 |
4.2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法律因素 | 第44-50页 |
4.2.1 互联网金融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善 | 第44-47页 |
4.2.2 案件侦查取证难度大,侦破时间长 | 第47-48页 |
4.2.3 法律威慑性不足 | 第48-50页 |
4.3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因素 | 第50-52页 |
4.3.1 被害人缺乏风险意识与法律基本知识 | 第50-51页 |
4.3.2 被害人存在侥幸心理 | 第51-52页 |
5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防治对策 | 第52-68页 |
5.1 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 | 第52-54页 |
5.1.1 规范宣传 | 第52页 |
5.1.2 健全企业内控制度 | 第52-53页 |
5.1.3 推动完善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 第53-54页 |
5.2 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 第54-55页 |
5.2.1 理清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内部层次 | 第54页 |
5.2.2 出台配套监管细则 | 第54-55页 |
5.2.3 出台统一的冻结资金返还、涉案财物处置实施办法 | 第55页 |
5.3 完善互联网金融行政监管体系 | 第55-64页 |
5.3.1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 第55-57页 |
5.3.2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内容体系 | 第57-59页 |
5.3.3 英美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之借鉴 | 第59-64页 |
5.4 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处罚力度 | 第64-65页 |
5.4.1 提高案件侦破、诉讼效率,增加刑罚威慑力 | 第64页 |
5.4.2 规范案件法律定性,保障法律适用的权威性 | 第64页 |
5.4.3 提高罚金刑量刑幅度,可设置“行业终身禁入”制度 | 第64-65页 |
5.5 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 | 第65-68页 |
5.5.1 普及互联网金融投资基础知识,加强法制宣传 | 第65页 |
5.5.2 建立互联网金融合格投资者制度 | 第65-67页 |
5.5.3 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 | 第67页 |
5.5.4 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基金赔付机制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