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生物质的主要组成与结构 | 第10-13页 |
1.1.1 纤维素 | 第10-11页 |
1.1.2 半纤维素 | 第11-12页 |
1.1.3 木质素 | 第12-13页 |
1.2 液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生物质液化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2 生物质多元醇液化产物的应用研究 | 第15页 |
1.2.3 生物质多元醇液化的反应机理 | 第15-17页 |
1.3 生物质多元醇液化产物分析研究 | 第17页 |
1.4 国内外香蕉假茎的利用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 | 第19-21页 |
1.5.1 聚氨酯合成原理 | 第20页 |
1.5.2 生物质在聚氨酯胶黏剂合成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1-23页 |
2 香蕉假茎液化及纤维素在液化过程中的变化 | 第23-33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原料及主要实验药品 | 第23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1 香蕉假茎成分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2.3.2 香蕉假茎多元醇液化及残渣中纤维素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3.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4页 |
2.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4页 |
2.3.5 热重分析(TG) | 第24页 |
2.3.6 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24-25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2.4.1 原料及残渣的主要成分 | 第25页 |
2.4.2 液固比对残渣中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3 时间对残渣中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2.4.4 催化剂用量对残渣中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5 香蕉假茎多元醇液化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27-29页 |
2.4.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9页 |
2.4.7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30页 |
2.4.8 热重分析(TG) | 第30-31页 |
2.4.9 SEM分析 | 第31-32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32-33页 |
3 液化产物分析表征 | 第33-49页 |
3.1 前言 | 第33页 |
3.2 液化产物预处理 | 第33-34页 |
3.3 实验原料与主要药品 | 第34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3.4.1 样品的溶解性实验 | 第34页 |
3.4.2 样品的制备 | 第34页 |
3.4.3 薄层层析及定性参数 | 第34-35页 |
3.4.4 薄层色谱检测方法 | 第35页 |
3.4.5 柱层析分离 | 第35页 |
3.4.6 流动相的选择 | 第35-36页 |
3.4.7 固定相的选择 | 第36页 |
3.4.8 核磁共振波谱(NMR)测试 | 第36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3.5.1 展开剂对薄层层析的影响 | 第36-38页 |
3.5.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8-39页 |
3.5.3 UV分析 | 第39-40页 |
3.5.4 小结 | 第40页 |
3.6 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 | 第40-47页 |
3.6.1 液化产物分离组分的~1H-NMR分析 | 第40-44页 |
3.6.2 液化产物分离组分的~(13)C-NMR分析 | 第44-47页 |
3.7 本章结论 | 第47-49页 |
4 香蕉假茎液化物基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 | 第49-61页 |
4.1 前言 | 第49页 |
4.2 研究路线 | 第49-50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4.3.1 实验原料及主要药品 | 第50页 |
4.3.2 试验仪器 | 第50页 |
4.4 试验方法 | 第50-53页 |
4.4.1 香蕉假茎多元醇液化 | 第50页 |
4.4.2 羟值测定 | 第50-51页 |
4.4.3 酸值测定 | 第51页 |
4.4.4 聚氨酯胶黏剂的合成 | 第51-52页 |
4.4.5 样品的制备和剪切强度测试 | 第52-53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4.5.1 液化条件对残渣率的影响 | 第53页 |
4.5.2 羟值分析 | 第53-54页 |
4.5.3 剪切强度分析 | 第54-55页 |
4.5.4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55-56页 |
4.5.5 热重分析(TG) | 第56-58页 |
4.5.6 耐化学性分析 | 第58页 |
4.5.7 胶接接头破坏形式分析 | 第58-59页 |
4.6 本章结论 | 第59-61页 |
5 总结 | 第61-63页 |
6 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