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6-19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8-19页 |
一、miRNA-22靶向P2X7在颞叶癫痫中的治疗作用 | 第19-43页 |
1.对象和方法 | 第19-30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1.4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方 | 第21-22页 |
1.5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1.6 统计学分析 | 第30页 |
2.结果 | 第30-35页 |
2.1 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急性颞叶癫痫发作情况 | 第30页 |
2.2 Western-blot情况 | 第30-31页 |
2.3 qRT-PCR情况 | 第31-32页 |
2.4 尼氏染色情况 | 第32-34页 |
2.5 免疫荧光观察P2X7在大鼠脑中的分布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情况 | 第34-35页 |
3.讨论 | 第35-42页 |
3.1 癫痫与难治性癫痫的定义及治疗 | 第35-36页 |
3.2 炎症因子与癫痫 | 第36-37页 |
3.3 P2X7受体及其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 | 第37-39页 |
3.4 P2X7在癫痫中的应用 | 第39-41页 |
3.5 miRNA-22的调控作用 | 第41-42页 |
4.小结 | 第42-43页 |
二、miRNA-22agomir治疗颞叶癫痫起效最佳浓度的探讨 | 第43-49页 |
1.对象和方法 | 第43-4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3页 |
1.4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方 | 第43页 |
1.5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1.6 统计学分析 | 第44-45页 |
2.结果 | 第45-46页 |
2.1 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急性颞叶癫痫发作情况 | 第45页 |
2.2 Western-blot情况 | 第45-46页 |
2.3 qRT-PCR情况 | 第46页 |
3.讨论 | 第46-48页 |
3.1 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的选择 | 第46-47页 |
3.2 侧脑室注射miRNA-22 agomir治疗癫痫的最佳起效浓度 | 第47-48页 |
4.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6页 |
综述 调控基因miRNA在癫痫中的应用 | 第56-65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