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森林公园游憩空间规划研究--以当涂县太白森林公园为例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1 相关概念解析第12-14页
        1.1.1 森林公园第12-13页
        1.1.2 游憩第13页
        1.1.3 森林游憩第13页
        1.1.4 游憩空间第13-14页
    1.2 森林游憩空间相关理论第14-15页
        1.2.1 景观生态学第14-15页
        1.2.2 森林美学第15页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5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19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5-17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7-19页
2 引言第19-23页
    2.1 研究背景第19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2.3 研究内容第20页
        2.3.1 森林游憩空间组成元素研究第20页
        2.3.2 森林游憩空间类型研究第20页
        2.3.3 森林游憩空间划分原则研究第20页
        2.3.4 森林游憩空间活动类型研究第20页
        2.3.5 太白森林公园森林游憩空间规划研究第20页
    2.4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5 技术路线第22-23页
3 森林游憩空间结构分析第23-34页
    3.1 森林游憩空间组成元素第23-25页
        3.1.1 自然元素第23-24页
        3.1.2 环境元素第24-25页
        3.1.3 人文元素第25页
        3.1.4 行为元素第25页
    3.2 森林游憩空间类型第25-30页
        3.2.1 点状游憩空间第26页
        3.2.2 线状游憩空间第26-29页
        3.2.3 面状游憩空间第29-30页
    3.3 森林游憩空间划分原则第30-31页
        3.3.1 整体性第30页
        3.3.2 区域性第30页
        3.3.3 景观主导性第30-31页
        3.3.4 变化性第31页
    3.4 森林游憩空间活动类型第31-34页
        3.4.1 游憩的需要第31页
        3.4.2 游憩的动机第31-32页
        3.4.3 游憩的活动类型第32-33页
        3.4.4 游憩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第33-34页
4 当涂县太白森林公园建设背景分析第34-38页
    4.1 自然概况第34-37页
        4.1.1 地理位置第34页
        4.1.2 地形地貌与土壤第34-35页
        4.1.3 气候条件第35页
        4.1.4 植被条件第35-36页
        4.1.5 水文条件第36页
        4.1.6 大气质量第36页
        4.1.7 空气负离子含量第36-37页
        4.1.8 空气细菌含量第37页
    4.2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第37-38页
        4.2.1 社会发展水平第37页
        4.2.2 交通状况第37-38页
5 案例分析——太白森林公园森林游憩空间规划第38-51页
    5.1 游憩空间SWOT分析第38-39页
        5.1.1 优势第38页
        5.1.2 劣势第38页
        5.1.3 机遇第38-39页
        5.1.4 挑战第39页
    5.2 游憩空间组成元素规划第39-41页
        5.2.1 核心景观区组成元素第40页
        5.2.2 一般游憩区组成元素第40页
        5.2.3 管理服务区组成元素第40-41页
    5.3 游憩空间规划第41-44页
        5.3.1 点状游憩空间规划第41-42页
        5.3.2 线状游憩空间规划第42-43页
        5.3.3 面状游憩空间规划第43-44页
    5.4 游憩活动规划第44-47页
        5.4.1 游憩项目分类第44页
        5.4.2 游憩活动规划第44-47页
    5.5 路道规划第47-51页
6.结论与讨论第51-53页
    6.1 结论第51页
    6.2 讨论第51-53页
        6.2.1 研究不足分析第51-52页
        6.2.2 发展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个人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稳定土搅拌机扬尘成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下一篇:氧化铝基复相陶瓷的抗热震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