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碳纳米管简介 | 第11-15页 |
1.1.1 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 | 第11-12页 |
1.1.2 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12-15页 |
1.2 掺杂碳纳米管的种类和应用 | 第15-18页 |
1.2.1 硼掺杂与氮掺杂碳纳米管 | 第15-17页 |
1.2.2 磷掺杂和硫掺杂碳纳米管 | 第17页 |
1.2.3 掺杂碳纳米管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锂离子电池 | 第18页 |
1.3.1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 第18页 |
1.4 碳纳米管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1 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的特点 | 第18-19页 |
1.4.2 碳纳米管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9页 |
1.4.3 碳纳米管与其他导电剂的对比研究 | 第19页 |
1.5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9-21页 |
第2章 掺杂碳纳米管及水性导电浆料的制备 | 第21-33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1.1 原料及试剂 | 第21-22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2-24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1.4 磷酸铁锂电极制备及电池组装 | 第2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2.2.1 CNT以及NCNT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26页 |
2.2.2 SCNT掺杂机理及其表征分析 | 第26-28页 |
2.2.3 S掺杂以及N掺杂对碳纳米管亲水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4 掺杂CNT作为导电剂对LFP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烟气制备掺硫碳纳米管 | 第33-37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1.1 原料及试剂 | 第33-34页 |
3.1.2 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34页 |
3.1.3 掺硫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3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3.2.1 掺硫碳纳米管的透射电镜表征 | 第34-35页 |
3.2.2 掺硫碳纳米管的元素分析以及热重分析 | 第35页 |
3.2.3 掺硫碳纳米管的Raman表征 | 第35-36页 |
3.3 结论 | 第36-37页 |
第4章 超低浓度CNT-NMP分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37-46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4.1.1 原料及试剂表 | 第37页 |
4.1.2 阵列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37-38页 |
4.1.3 碳纳米管的分散 | 第38-39页 |
4.1.4 超低浓度高分散的CNT-NMP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构建导电网络 | 第39页 |
4.1.5 纽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3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4.2.1 碳纳米管的分散 | 第39-42页 |
4.2.2 CNT在正极材料中的分布 | 第42页 |
4.2.3 低浓度高分散的CNT-NMP分散液对锂离子电池正极的作用 | 第42-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碳纳米管负载锡及其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46-53页 |
5.1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5.1.1 原料及试剂 | 第46页 |
5.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6页 |
5.1.3 CNT负载Sn及二氧化锡的制备 | 第46-47页 |
5.1.4 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 | 第47页 |
5.1.5 纽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47页 |
5.1.6 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5.2.1 Sn在制备的Sn-CNT-QM与LQ-Sn-CNT中的分布 | 第48页 |
5.2.2 SnO_2以及Sn在制备的C-SnO_2-CNT与C-Sn-CNT中的分布情况 | 第48-49页 |
5.2.3 CNT负载Sn及SnO_2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电化学性能 | 第49-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