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污染物过程线模型的污水管网水量水质动态模拟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3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2 市政污水收集系统中的流量组成第14-15页
        1.2.1 基本旱季流量第14页
        1.2.2 地下水入渗第14-15页
        1.2.3 降雨引起的入流入渗第15页
    1.3 污水管网水量水质动态过程研究进展第15-24页
        1.3.1 旱流流量和水质模型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综合单位线法第16-18页
        1.3.3 基于稳定同位素/污染物的物料守恒方法第18-20页
        1.3.4 基于物理过程的机理模型方法第20-23页
        1.3.5 基于流量平衡的方法第23页
        1.3.6 现有水量水质动态过程研究方法的不足第23-24页
    1.4 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第24-34页
        1.4.1 GLUE方法的实施过程第24-26页
        1.4.2 基于贝叶斯原理的MCMC方法第26-29页
        1.4.3 似然函数的选择第29-30页
        1.4.4 BMA方法及实现过程第30-34页
    1.5 污水管网系统水量水质模型研究现状第34-35页
    1.6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35-37页
        1.6.1 研究目标第35页
        1.6.2 研究内容第35-36页
        1.6.3 技术路线第36-37页
第2章 污水管网旱季流量水质基本变化规律解析第37-59页
    2.1 研究区域选择及数据测试第37-40页
    2.2 旱季管道液位与流量的关系第40-47页
        2.2.1 液位流量关系的公式第40-42页
        2.2.2 液位与流量关系模拟第42-45页
        2.2.3 采用指数函数表征不同监测点液位流量关系第45-47页
    2.3 连续在线数据的旱季规律分析第47-49页
    2.4 不同区域旱季流量和水质的变化模式第49-54页
    2.5 不同时间旱季流量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第54-57页
    2.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3章 污水管网入流入渗动态过程模型构建第59-91页
    3.1 入流入渗模型的构建第59-62页
        3.1.1 瞬时单位线模型第59-61页
        3.1.2 水质平衡方程与瞬时单位线耦合第61-62页
        3.1.3 采用非线性拟合进行参数优化第62页
    3.2 不同水质对于降雨过程的响应分析第62-68页
        3.2.1 现场试验及数据准备第62-63页
        3.2.2 不同空间尺度流量与水质的旱季和雨季分布第63-66页
        3.2.3 不同水质指标用于评估入流入渗的比选第66-68页
    3.3 基于污染物过程线模型的入流与入渗过程解析第68-76页
        3.3.1 在线数据监测第68页
        3.3.2 依据降雨事件的总降雨量大小划分降雨类型第68-69页
        3.3.3 在小降雨事件中采用流量和电导率评估入流入渗第69-72页
        3.3.4 在中等降雨事件中的应用第72-74页
        3.3.5 在大降雨事件中的应用第74-76页
    3.4 不同类型降雨事件的模型参数验证第76-82页
        3.4.1 小降雨事件的参数验证第76-78页
        3.4.2 中等降雨事件的参数验证第78-80页
        3.4.3 大降雨事件的参数验证第80-82页
    3.5 依据电导率评估不同区域的入流入渗过程第82-89页
        3.5.1 不同区域降雨后的电导率变化及模拟结果第82-85页
        3.5.2 不同区域入流入渗模型的参数分布第85页
        3.5.3 单位降雨在不同区域造成的入流入渗过程线第85-87页
        3.5.4 依据电导率评估入流入渗在不同地域的应用第87-89页
    3.6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4章 污水管网动态水量水质过程模型的不确定性评价第91-107页
    4.1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第91-94页
        4.1.1 MCMC和GLUE方法的对比第91-92页
        4.1.2 先验参数分布对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第92-93页
        4.1.3 似然值接受阈值对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第93-94页
    4.2 旱流流量和水质的参数不确定性第94-98页
    4.3 不同区域的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第98-100页
    4.4 不同降雨类型的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第100-101页
    4.5 不同降雨事件的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第101-103页
    4.6 模型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第103-106页
    4.7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5章 污水管网产流过程可视化模拟器构建与应用第107-132页
    5.1 模拟器基本模块的构建第107-116页
        5.1.1 生活区的污水流量模块第107-109页
        5.1.2 工业区的污水流量模块第109-110页
        5.1.3 生活区的污染物浓度模块第110-111页
        5.1.4 工业区的污染物浓度模块第111-114页
        5.1.5 降雨模块第114页
        5.1.6 入流入渗模块第114-116页
    5.2 流量水质可视化模拟器在不同区域的验证第116-123页
        5.2.1 生活区流量和水质的模拟验证第116-118页
        5.2.2 泵站的水质模拟验证第118-120页
        5.2.3 污水厂进水流量水质模拟验证第120-123页
    5.3 不同尺度汇水区的情景模拟第123-131页
        5.3.1 住宅小区中的流量水质情景模拟第123-124页
        5.3.2 生活区的流量水质情景模拟第124-126页
        5.3.3 泵站的流量水质情景模拟第126-128页
        5.3.4 污水厂的流量水质情景模拟第128-131页
    5.4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6章 结论及建议第132-135页
    6.1 结论第132-134页
    6.2 建议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续制备的多花黄精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研究
下一篇: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