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 | 第9-10页 |
1.2.2 光储式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光伏发电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 | 第13-23页 |
2.1 光伏发电单元模型建立 | 第13-18页 |
2.1.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页 |
2.1.2 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 | 第13-14页 |
2.1.3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 | 第14-15页 |
2.1.4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仿真分析 | 第15-18页 |
2.2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 | 第18-21页 |
2.2.1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 | 第18-19页 |
2.2.2 光伏电池MPPT控制策略 | 第19-20页 |
2.2.3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仿真分析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储能系统及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 第23-31页 |
3.1 蓄电池充放电特性 | 第23-25页 |
3.1.1 蓄电池的等效模型 | 第23页 |
3.1.2 蓄电池工作特性 | 第23-25页 |
3.2 储能单元双向DC/DC变换器及充放电控制策略 | 第25-29页 |
3.2.1 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3.2.2 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3.2.3 储能单元充放电控制策略 | 第28-29页 |
3.3 储能单元充放电仿真分析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并网变流器及其控制策略 | 第31-40页 |
4.1 三相AC/DC双向变流器工作原理 | 第31-33页 |
4.1.1 三相AC/DC双向变流器拓扑结构 | 第31页 |
4.1.2 三相AC/DC双向变流器的数学模型 | 第31-33页 |
4.2 三相AC/DC双向变流器的控制策略 | 第33-38页 |
4.2.1 三相AC/DC双向变流器的控制框图 | 第33-34页 |
4.2.2 三相AC/DC双向变流器的SVPWM控制 | 第34-38页 |
4.3 三相AC/DC双向变流器控制仿真分析 | 第38-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运行与控制 | 第40-51页 |
5.1 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5.2 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的工作模式分析 | 第41-43页 |
5.3 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 | 第43-45页 |
5.3.1 直流母线电压分层控制 | 第43-44页 |
5.3.2 充电站系统协调控制 | 第44-45页 |
5.4 系统协调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45-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6 系统设计与实验 | 第51-59页 |
6.1 系统硬件方案 | 第51-54页 |
6.1.1 STC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 第51-52页 |
6.1.2 电压采集电路 | 第52-53页 |
6.1.3 电流采集电路 | 第53-54页 |
6.1.4 MOSFET驱动电路 | 第54页 |
6.2 系统软件方案 | 第54-56页 |
6.2.1 总体设计 | 第54-55页 |
6.2.2 AD子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6.2.3 系统工作模式选择子程序设计 | 第56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56-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A 充电站直流侧实验平台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