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蓄电池健康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蓄电池健康评估的常用方法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任务 | 第17-19页 |
第2章 VRLA蓄电池的主要电性能参数和评估方法 | 第19-35页 |
2.1 VRLA蓄电池的结构及电化学原理 | 第19-22页 |
2.1.1 蓄电池的组成结构 | 第19-20页 |
2.1.2 蓄电池的电化学原理 | 第20-22页 |
2.2 VRLA蓄电池的电性能参数 | 第22-26页 |
2.2.1 VRLA蓄电池的电压 | 第22-23页 |
2.2.2 VRLA蓄电池的内阻 | 第23页 |
2.2.3 VRLA蓄电池的容量 | 第23-24页 |
2.2.4 VRLA蓄电池寿命 | 第24-26页 |
2.3 蓄电池健康状况的指标 | 第26-27页 |
2.3.1 蓄电池的SOC | 第26页 |
2.3.2 蓄电池的SOH | 第26-27页 |
2.4 蓄电池健康的常见评估方法 | 第27-33页 |
2.4.1 加权安时法 | 第27-31页 |
2.4.2 智能算法对蓄电池健康的评估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基于BP网络的蓄电池组健康评估 | 第35-53页 |
3.1 BP神经网络 | 第35-39页 |
3.1.1 BP神经网络理论 | 第35-36页 |
3.1.2 BP神经网络结构 | 第36-39页 |
3.2 基于BP网络的蓄电池SOC预估 | 第39-47页 |
3.2.1 获取试验数据 | 第39-40页 |
3.2.2 数据预处理 | 第40-41页 |
3.2.3 BP神经网络构建 | 第41页 |
3.2.4 BP网络训练函数的选取 | 第41-44页 |
3.2.5 BP网络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3.3 基于温度的SOC值修正 | 第47-49页 |
3.4 蓄电池组的健康评估 | 第49-51页 |
3.5 基于BP网络的蓄电池健康评估在系统中的应用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蓄电池组远程健康评估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53-67页 |
4.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53-54页 |
4.2 蓄电池健康评估装置的硬件设计 | 第54-55页 |
4.3 主控制器单元 | 第55-56页 |
4.4 可控放电单元 | 第56-59页 |
4.4.1 IGBT驱动电路 | 第57-58页 |
4.4.2 PWM发生电路 | 第58-59页 |
4.5 数据采集单元 | 第59-63页 |
4.5.1 电压采集 | 第60-62页 |
4.5.2 电流采集 | 第62页 |
4.5.3 温度采集 | 第62-63页 |
4.6 人机交互单元 | 第63-65页 |
4.6.1 LCD显示模块 | 第63页 |
4.6.2 报警单元 | 第63-64页 |
4.6.3 按键电路 | 第64-65页 |
4.7 GPRS无线通信模块 | 第65-6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蓄电池组远程健康评估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7-91页 |
5.1 系统软件结构及初始化 | 第67-72页 |
5.2 健康评估功能程序 | 第72-74页 |
5.3 蓄电池工作参数采集 | 第74-77页 |
5.4 本地人机交互 | 第77-80页 |
5.5 数据通讯 | 第80-84页 |
5.5.1 云端串口通讯 | 第80-84页 |
5.5.2 PC端串口通讯 | 第84页 |
5.6 Android移动终端设计 | 第84-89页 |
5.6.1 Android的开发环境搭建 | 第84-85页 |
5.6.2 Android移动终端的开发 | 第85-88页 |
5.6.3 Android的移动终端与OneNET信息交互 | 第88-89页 |
5.7 系统搭建 | 第89-9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总结 | 第91页 |
6.2 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