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聚电解质复合物 | 第13-15页 |
1.1.1 聚电解质复合物简介 | 第13页 |
1.1.2 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1.3 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 聚电解质复合纳米纤维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聚电解质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性能缺陷及优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力学性能及其优化 | 第16-18页 |
1.3.2 抗菌性能及其优化 | 第18-19页 |
1.4 论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纳米银对聚电解质复合纳米纤维力学和抗菌性能的强化研究 | 第21-35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2.2 AgNPs的制备 | 第22-23页 |
2.2.3 AgNPs/CG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 第23页 |
2.2.4 AgNPs粒子的表征 | 第23页 |
2.2.5 AgNPs/CG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表征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3页 |
2.3.1 AgNPs的表征分析 | 第24-26页 |
2.3.2 AgNPs/CG纳米纤维膜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26-28页 |
2.3.3 AgNPs/CG纳米纤维膜的热学性能分析 | 第28-29页 |
2.3.4 AgNPs/CG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29-32页 |
2.3.5 AgNPs/CG纳米纤维膜的抗菌性能分析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填充剂对聚电解质复合纳米纤维膜工程性能的协同效应研究 | 第35-53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40页 |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 第36-38页 |
3.2.2 GO的制备 | 第38页 |
3.2.3 GO-AgNPs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8页 |
3.2.4 GO-Ag/CG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 第38-39页 |
3.2.5 产品的表征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3.3.1 GO-Ag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性能分析 | 第40-43页 |
3.3.2 GO-Ag/CG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3.3.3 GO-Ag/CG纳米纤维膜的热学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3.3.4 GO-Ag/CG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46-48页 |
3.3.5 GO-Ag/CG纳米纤维膜的抗菌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聚电解质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及长效抗菌性能强化研究 | 第53-73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60页 |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 第54-55页 |
4.2.2 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5-56页 |
4.2.3 TCH/n-HAP/CG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 第56页 |
4.2.4 载药粒子和载药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表征 | 第56-57页 |
4.2.5 溶胀率测试 | 第57页 |
4.2.6 水汽透过率(WVTR)测试 | 第57页 |
4.2.7 力学拉伸测试 | 第57-58页 |
4.2.8 药物释放测试 | 第58页 |
4.2.9 药物释放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 第58-60页 |
4.2.10 抗菌性能测试 | 第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2页 |
4.3.1 TCH在 n-HAP上的负载率 | 第60页 |
4.3.2 TCH/n-HAP/CG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60-63页 |
4.3.3 TCH/n-HAP/CG纳米纤维膜的热学性能分析 | 第63页 |
4.3.4 TCH/n-HAP/CG纳米纤维膜的溶胀性分析 | 第63-64页 |
4.3.5 TCH/n-HAP/CG纳米纤维膜的水汽透过率分析 | 第64-65页 |
4.3.6 TCH/n-HAP/CG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65-67页 |
4.3.7 TCH/n-HAP/CG纳米纤维膜的体外释放分析 | 第67-70页 |
4.3.8 TCH/n-HAP/CG纳米纤维膜的抗菌性能分析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