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及物理名称 | 第15-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2页 |
1.1 引言 | 第20-22页 |
1.2 超薄热管的应用及分类 | 第22-24页 |
1.2.1 平板型超薄热管 | 第23页 |
1.2.2 超薄环路热管 | 第23-24页 |
1.3 超薄热管的封装成形工艺 | 第24-26页 |
1.3.1 圆柱形热管压扁成形 | 第24-25页 |
1.3.2 焊接封装成形 | 第25-26页 |
1.4 超薄热管吸液芯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26-40页 |
1.4.1 超薄平板热管 | 第27-36页 |
1.4.2 超薄环路热管 | 第36-40页 |
1.5 课题来源以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40页 |
1.5.2 研究目标 | 第40页 |
1.5.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第二章 丝网吸液芯超薄热管设计及其成形机理 | 第42-76页 |
2.1 引言 | 第42页 |
2.2 超薄热管内部结构设计 | 第42-48页 |
2.2.1 管内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2.2.2 吸液芯结构设计 | 第44-48页 |
2.3 丝网吸液芯超薄热管制造 | 第48-62页 |
2.3.1 工质及管壳材料 | 第48-49页 |
2.3.2 铜管旋锻缩颈及吸液芯管内固定 | 第49-52页 |
2.3.3 丝网固相烧结及成形机理 | 第52-59页 |
2.3.4 管体封装及相变压扁成形 | 第59-62页 |
2.4 超薄热管相变压扁受力分析 | 第62-75页 |
2.4.1 热管几何形状变化 | 第63-64页 |
2.4.2 应力分析 | 第64-70页 |
2.4.3 热管相变压扁过程屈服特性 | 第70-7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三章 表面腐蚀强化丝网吸液芯毛细性能及机理分析 | 第76-93页 |
3.1 引言 | 第76页 |
3.2 表面氧化腐蚀及形貌表征 | 第76-82页 |
3.2.1 氧化时间对丝网表面形貌影响 | 第77-78页 |
3.2.2 固相烧结温度对丝网表面形貌影响 | 第78-79页 |
3.2.3 表面微纳结构成份分析 | 第79-81页 |
3.2.4 表面微纳结构粘合强度分析 | 第81-82页 |
3.3 毛细上升红外测试方法 | 第82-85页 |
3.3.1 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 第82-83页 |
3.3.2 理论与数据处理 | 第83-85页 |
3.3.3 测试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85页 |
3.4 表面氧化腐蚀对丝网吸液芯毛细性能影响及机理分析 | 第85-91页 |
3.4.1 氧化时间对毛细上升高度影响 | 第85-88页 |
3.4.2 烧结温度对毛细上升高度影响 | 第88-90页 |
3.4.3 毛细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90-9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四章 丝网烧结吸液芯超薄热管传热性能强化研究 | 第93-118页 |
4.1 引言 | 第93页 |
4.2 实验测试样品及装置 | 第93-98页 |
4.2.1 实验测试样品 | 第93-95页 |
4.2.2 实验测试装置及方法 | 第95-97页 |
4.2.3 测试系统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97-98页 |
4.3 超薄热管稳态温度分布研究 | 第98-106页 |
4.3.1 输入功率对轴向温度分布影响 | 第98-99页 |
4.3.2 工作倾斜角对轴向温度分布影响 | 第99-104页 |
4.3.3 压扁厚度对轴向温度分布影响 | 第104-106页 |
4.4 超薄热管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 第106-110页 |
4.5 超薄热管热阻分析 | 第110-116页 |
4.5.1 工作倾斜角对热阻的影响 | 第113-116页 |
4.5.2 压扁厚度对热阻的影响 | 第11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极端压扁厚度下超薄热管传热特性研究 | 第118-137页 |
5.1 引言 | 第118页 |
5.2 实验测试样品及装置 | 第118-123页 |
5.2.1 实验测试样品 | 第118-120页 |
5.2.2 实验测试装置及方法 | 第120-123页 |
5.3 超薄热管启动性能研究 | 第123-124页 |
5.4 超薄热管传热性能分析 | 第124-135页 |
5.4.1 丝网吸液芯超薄热管极限传热模型 | 第124-128页 |
5.4.2 热管轴向温度分布及极限传输功率 | 第128-130页 |
5.4.3 重力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130-134页 |
5.4.4 热管热阻分析 | 第134-13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2-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附件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