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三种硅藻休眠期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缩略词第18-1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9-41页
    1.1 硅藻及其休眠期细胞第19-25页
        1.1.1 硅藻第19-20页
        1.1.2 硅藻休眠期细胞第20-21页
        1.1.3 假微型海链藻及其休眠细胞第21页
        1.1.4 牟氏角毛藻及其休眠孢子第21-23页
        1.1.5 布氏双尾藻及其休眠孢子第23-25页
    1.2 硅藻休眠期细胞相关研究进展第25-31页
        1.2.1 硅藻休眠期细胞的形成第25-26页
        1.2.2 硅藻休眠期细胞的形成条件第26-28页
        1.2.3 硅藻休眠期细胞生理生化特征变化第28-30页
        1.2.4 硅藻休眠期细胞的重要性第30-31页
    1.3 硅藻硅化及细胞壁蛋白第31-38页
        1.3.1 硅藻休眠期细胞与硅化过程第31-32页
        1.3.2 硅藻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第32页
        1.3.3 硅酸转运第32-33页
        1.3.4 硅酸沉积第33-34页
        1.3.5 硅质化作用相关有机物第34-38页
    1.4 硅藻细胞器及其蛋白第38-39页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9-4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1-53页
    2.1 实验材料第41-44页
        2.1.1 藻种和培养基第41-43页
        2.1.2 主要仪器第43-44页
    2.2 实验方法第44-53页
        2.2.1 藻种培养与收集第44-45页
        2.2.2 细胞密度及休眠期细胞形成率第45页
        2.2.3 电镜样品处理第45页
        2.2.4 F_v/F_m及Chla含量测定第45-46页
        2.2.5 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第46页
        2.2.6 总糖含量测定第46-47页
        2.2.7 尼罗红染色半定量测定胞内油脂第47页
        2.2.8 总蛋白含量测定第47-48页
        2.2.9 营养盐测定第48-50页
        2.2.10 细胞活性测定第50页
        2.2.11 细胞壁蛋白提取第50-51页
        2.2.12 数据分析第51-53页
第三章 结果第53-107页
    3.1 假微型海链藻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特征变化第53-70页
        3.1.1 细胞形态第53-54页
        3.1.2 细胞生长状态(密度、活性、休眠率)变化第54-58页
        3.1.3 细胞光合指标(F_v/F_m、Chla)变化第58-60页
        3.1.4 营养盐(硅、磷、氮)含量变化第60-66页
        3.1.5 生物大分子(糖类、油脂、蛋白)含量变化第66-70页
    3.2 牟氏角毛藻休眠孢子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特征变化第70-86页
        3.2.1 细胞形态第70-72页
        3.2.2 细胞生长状态(密度、休眠率、活性)变化第72-75页
        3.2.3 细胞光合指标(F_v/F_m、Chla)变化第75-77页
        3.2.4 营养盐(硅、磷、氮)含量变化第77-82页
        3.2.5 生物大分子(糖类、油脂、蛋白)含量变化第82-86页
    3.3 布氏双尾藻休眠孢子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特征变化第86-102页
        3.3.1 细胞形态第86-88页
        3.3.2 细胞生长状态(密度、休眠率、活性)变化第88-91页
        3.3.3 细胞光合指标(F_v/F_m、Chla)变化第91-92页
        3.3.4 营养盐(硅、磷、氮)含量变化第92-98页
        3.3.5 生物大分子(糖类、油脂、蛋白)含量变化第98-102页
    3.4 细胞壁及细胞器蛋白第102-107页
        3.4.1 细胞壁蛋白浓度第102-103页
        3.4.2 假微型海链藻及其休眠细胞细胞壁和细胞器蛋白组成第103-105页
        3.4.3 牟氏角毛藻及其休眠孢子细胞壁和细胞器蛋白组成第105-107页
第四章 讨论第107-117页
    4.1 硅藻休眠期细胞形成与生理生化特征变化的关系第107-114页
        4.1.1 硅藻休眠期细胞与诱导条件的关系第109-110页
        4.1.2 硅藻休眠期细胞与细胞形态的关系第110-111页
        4.1.3 硅藻休眠期细胞形成与光合指标的关系第111-112页
        4.1.4 硅藻休眠期细胞形成与能源物质含量的关系第112-113页
        4.1.5 硅藻休眠期细胞形成与胞内外营养盐代谢的关系第113页
        4.1.6 硅藻休眠期细胞形成与细胞活性的关系第113-114页
    4.2 硅藻休眠期细胞与营养细胞的细胞壁蛋白差异第114-115页
    4.3 硅藻休眠期细胞与营养细胞的细胞器蛋白差异第115-11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21页
    5.1 研究总结第117-118页
    5.2 展望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9页
附录第129-150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tBBX21在拟南芥UV-B光形态建成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探究Setdb1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发育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