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创新及不足 | 第17-19页 |
1.4.1 创新 | 第17-18页 |
1.4.2 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应收账款管理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2.1 应收账款管理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应收账款风险概念 | 第19-20页 |
2.1.2 应收账款风险识别 | 第20-21页 |
2.1.3 应收账款风险的应对 | 第21页 |
2.2 应收账款管理理论 | 第21-24页 |
2.2.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 第21-22页 |
2.2.2 基于渠道关系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 第22页 |
2.2.3 “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 | 第22-24页 |
第3章 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现状、问题、成因 | 第24-49页 |
3.1 四川长虹企业介绍 | 第24-34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4页 |
3.1.2 财务状况 | 第24-34页 |
3.2 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34-37页 |
3.2.1 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 第34-35页 |
3.2.2 应收账款审批程序 | 第35-36页 |
3.2.3 应收账款回收政策 | 第36-37页 |
3.3 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3.3.1 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 | 第37-38页 |
3.3.2 结算方式选择不当 | 第38-40页 |
3.3.3 账款回收不力 | 第40-41页 |
3.4 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41-49页 |
3.4.1 管理制度不完善 | 第41-42页 |
3.4.2 结算方式选择被动 | 第42-46页 |
3.4.3 账款回收关注不足 | 第46-49页 |
第4章 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改善措施 | 第49-59页 |
4.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 第49-53页 |
4.1.1 销售部门负责催收 | 第49页 |
4.1.2 财会部门办理结算、监督回收 | 第49-50页 |
4.1.3 信用部门管理客户信用 | 第50-53页 |
4.2 改进结算方式选择 | 第53-56页 |
4.2.1 加强商业票据管理 | 第53-54页 |
4.2.2 丰富企业销售方式 | 第54页 |
4.2.3 提高产品竞争力 | 第54-55页 |
4.2.4 合理使用外币结算 | 第55-56页 |
4.3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 第56-59页 |
4.3.1 详细记录销售情况 | 第56-57页 |
4.3.2 定期核对往来款项 | 第57页 |
4.3.3 加强坏账管理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建议、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建议 | 第59-60页 |
5.3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