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一)理论方面 | 第10页 |
(二)实践方面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钱理群鲁迅作品教学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2.关于钱理群高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高中教材中鲁迅作品选编情况及教学现状 | 第16-28页 |
第一节 鲁迅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选情况 | 第16-18页 |
一、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编选情况 | 第16-17页 |
二、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编选情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高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现状调查 | 第18-28页 |
一、调查方案 | 第18-19页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9-28页 |
第二章 钱理群高中鲁迅作品教学实践分析 | 第28-54页 |
第一节 “鲁迅作品选读”课程选文分析 | 第28-34页 |
一、选文结构 | 第28-29页 |
二、选文内容 | 第29-30页 |
三、价值取向 | 第30-31页 |
四、选文处理 | 第31-34页 |
第二节 “鲁迅作品选读”课程结构与过程分析 | 第34-38页 |
一、教学主题 | 第34-35页 |
二、教学阶段 | 第35-36页 |
三、教学过程 | 第36-38页 |
第三节 “鲁迅作品选读”教学设计分析 | 第38-54页 |
一、感受鲁迅 | 第39-44页 |
二、阅读鲁迅 | 第44-52页 |
三、研究与言说鲁迅 | 第52-54页 |
第三章 钱理群高中鲁迅作品教学理念 | 第54-64页 |
第一节 钱理群语文教学理念在高中鲁迅作品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 第54-58页 |
一、“立言”与“立人”教育理念的含义 | 第54-56页 |
二、“立言”与“立人”教育理念在“鲁迅作品选读”课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 第56-57页 |
三、“立言”与“立人”教育理念在“鲁迅作品选读”写作活动中的体现 | 第57-58页 |
第二节 钱理群高中鲁迅作品教学理念特征 | 第58-64页 |
一、科学性 | 第59-60页 |
二、实践性 | 第60-61页 |
三、创新性 | 第61-62页 |
四、发展性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钱理群高中鲁迅作品教学实践下的教学启示与建议 | 第64-77页 |
第一节 钱理群高中鲁迅作品教学实践对教学的启示 | 第64-68页 |
一、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编选的系统性和多样性 | 第64-65页 |
二、灌输式教学向“对话体验”模式转变 | 第65页 |
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 第65-66页 |
四、还原鲁迅“凡人性”和注重其思想性探究 | 第66-67页 |
五、注重激趣和导读的作用 | 第67-68页 |
第二节 基于钱理群高中鲁迅作品教学理念对教学的建议 | 第68-73页 |
一、树立正确的鲁迅观 | 第68-69页 |
二、把握文体特点、注重文本互涉 | 第69-70页 |
三、教学内容有所讲有所不讲 | 第70-71页 |
四、开展丰富的研究活动 | 第71-73页 |
第三节 钱理群鲁迅高中作品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评价 | 第73-77页 |
一、学生角度评价 | 第73-74页 |
二、教师角度评价 | 第74-75页 |
三、笔者对钱理群高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实践的认识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