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的发展现状 | 第9-13页 |
| 1.2.1 国内外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1.2.2 光伏发电系统的类型划分 | 第10-12页 |
| 1.2.3 光伏发电系统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 | 第12页 |
| 1.2.4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大连地区光伏发电金太阳示范工程建设必要性 | 第13-14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2 光伏发电站并网设计的关键问题分析 | 第16-22页 |
| 2.1 光伏电站的结构和分类 | 第16-17页 |
| 2.2 光伏发电站的技术要求 | 第17-19页 |
| 2.2.1 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 第17-18页 |
| 2.2.2 电压异常快速反应特性要求 | 第18页 |
| 2.2.3 防孤岛检测及安全自动装置 | 第18-19页 |
| 2.3 大型光伏并网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大连鼎帝10kV光伏发电站并网电气部分设计 | 第22-31页 |
| 3.1 鼎帝10kV光伏发电站项目概述 | 第22页 |
| 3.2 主接线部分电气设计 | 第22-25页 |
| 3.2.1 电气主接线 | 第22-23页 |
| 3.2.2 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 | 第23-24页 |
| 3.2.3 电气布置 | 第24-25页 |
| 3.3 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 第25-26页 |
| 3.3.1 电气二次部分的方案选择 | 第25-26页 |
| 3.3.2 配电部分设计 | 第26页 |
| 3.4 鼎帝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 | 第26-30页 |
| 3.4.1 光伏电站所发电量全部并入电网(统购统销) | 第27-28页 |
| 3.4.2 光伏电站所发电量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 第28-30页 |
| 3.5 光伏阵列运行方式设计 | 第3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4 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31-57页 |
| 4.1 光伏并网系统控制器设计的需求分析 | 第31-33页 |
| 4.2 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3-35页 |
| 4.2.1 并网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33-35页 |
| 4.2.2 TMS320F28335处理器的对比选择 | 第35页 |
| 4.3 模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总体结构 | 第35-37页 |
| 4.4 TMS320F28335处理器部分电路设计 | 第37-41页 |
| 4.5 模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部分设计 | 第41-45页 |
| 4.5.1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信号采集处理电路 | 第42-43页 |
| 4.5.2 光伏发电系统交流信号采集处理电路 | 第43-44页 |
| 4.5.3 频率与相位检测电路 | 第44-45页 |
| 4.6 全桥逆变电路单元硬件设计 | 第45-49页 |
| 4.7 光伏并网控制器系统电源设计 | 第49-54页 |
| 4.8 无线传输单元与时间同步单元设计 | 第54-55页 |
| 4.9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5 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仿真与测试 | 第57-69页 |
| 5.1 10 kV光伏阵列仿真 | 第57-60页 |
| 5.1.1 10 kV光伏阵列仿真模型 | 第57-58页 |
| 5.1.2 10 kV光伏阵列仿真结果 | 第58-60页 |
| 5.2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仿真 | 第60-61页 |
| 5.3 光伏并网控制流程分析 | 第61-64页 |
| 5.3.1 光伏并网控制流程设计 | 第61-63页 |
| 5.3.2 基于PID算法的逆变器闭环控制 | 第63-64页 |
| 5.4 硬件电路基本功能测试 | 第64-65页 |
| 5.5 光伏发电并网测试 | 第65-6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附录 A 单板和测试照片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