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清代儿科学成就与特点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 清代对小儿生理、病理的认识第11-12页
    2 清代对小儿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2页
    3 清代医家对小儿诊断学的认识第12-13页
    4 清代对小儿病辨证施治的运用第13页
    5 清代对小儿疾病治则、治法的认识第13页
    6 清代对麻痘惊疳四大证的认识第13-15页
        6.1 天花第13页
        6.2 麻疹第13-14页
        6.3 惊风第14-15页
        6.4 疳证第15页
    7 清代对小儿方药的运用第15-16页
    参考文献第16-20页
前言第20-21页
1 清代对小儿生理特点的认识第21-23页
    1.1 年龄的划分第21页
    1.2 变蒸第21-22页
    1.3 生理特点第22-23页
2 清代对小儿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3-24页
    2.1 病因病机第23-24页
    2.2 胎毒第24页
3 清代对小儿诊断的认识第24-37页
    3.1 望诊第25-30页
    3.2 闻诊第30-31页
    3.3 问诊第31-32页
    3.4 切诊第32-33页
    3.5 小儿指纹诊法第33-37页
    3.6 辨证第37页
4 清代对治则治法的认识第37-42页
    4.1 治则第37-39页
    4.2 特色治法第39-42页
5 清代对小儿初生诸疾的认识第42-45页
6 清代对小儿麻、痘、惊、疳四大证的认识第45-56页
    6.1 麻疹第45-46页
    6.2 痘疮第46-47页
    6.3 惊风第47-55页
    6.4 疳证第55-56页
7 清代对小儿常见疾病的认识第56-74页
    7.1 感冒第56-58页
    7.2 发热第58-60页
    7.3 咳嗽第60-64页
    7.4 吐泻第64-67页
    7.5 二便不通及遗尿第67-69页
    7.6 汗证第69-70页
    7.7 肿第70-72页
    7.8 五迟第72-73页
    7.9 五软第73-74页
8 清代对小儿养护的认识第74-76页
9 清代儿科重要医著及医家第76-85页
    9.1 清代重要儿科医家第76-79页
    9.2 清代重要儿科医著第79-85页
结论第85-87页
    1、清代中医儿科学发展的主要成就第85-86页
    2、清代中医儿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第86-87页
结语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94页
个人简介第94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肺化瘀饮治疗寒饮伏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下一篇:小儿疳证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