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5页 |
§1.1 前言 | 第15-16页 |
§1.2 贵金属纳米材料概述 | 第16-26页 |
§1.2.1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 | 第16-19页 |
§1.2.2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9-21页 |
§1.2.3 贵金属纳米材料可控合成的意义 | 第21-26页 |
§1.3 亚稳态五重孪晶结构 | 第26-32页 |
§1.3.1 五重孪晶结构特点 | 第26-27页 |
§1.3.2 五重孪晶的性质 | 第27-29页 |
§1.3.3 五重孪晶的可控合成 | 第29-32页 |
§1.4 本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5页 |
第二章 孪晶纳米晶和单晶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形成机理探究 | 第45-58页 |
§2.1 前言 | 第45-4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47-48页 |
§2.2.3 仪器表征 | 第48-4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2.3.1 Pt二十面体纳米晶和Pt立方体纳米晶的结构和形成机理分析 | 第49-51页 |
§2.3.2 通过调控成核位点控制孪晶和单晶的生长 | 第51-52页 |
§2.3.3 通过调控反应速率控制孪晶和单晶的生长 | 第52-54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第三章 Pt二十面体纳米晶的甲醇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探究 | 第58-71页 |
§3.1 前言 | 第58-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9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59-60页 |
§3.2.3 仪器表征 | 第60-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3.3.1 Pt二十面体纳米晶和Pt立方体纳米晶结构分析 | 第61-62页 |
§3.3.2 孪晶和单晶分散性不同的原因分析 | 第62-64页 |
§3.3.3 Pt二十面体纳米晶和Pt立方体纳米晶的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 第64-65页 |
§3.3.4 Pt二十面体纳米晶和Pt立方体纳米晶的甲醇电氧化催化性质研究 | 第65-68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四章 {hhl}晶面裸露的内凹八面体Pt-Pd合金纳米晶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71-85页 |
§4.1 前言 | 第71-7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72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72-73页 |
§4.2.3 仪器表征 | 第73-7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1页 |
§4.3.1 内凹八面体Pt-Pd合金的结构表征 | 第74-75页 |
§4.3.2 内凹结构形成机理研究 | 第75-79页 |
§4.3.3 内凹八面体Pt-Pd合金纳米晶的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79-81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五章 种子法合成双金属纳米晶对称性破缺的本质原因探究 | 第85-103页 |
§5.1 前言 | 第85-8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6-90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86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86-89页 |
§5.2.3 仪器表征 | 第89-9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8页 |
§5.3.1 Pd纳米立方体的表征 | 第90页 |
§5.3.2 对称的Pd@Au纳米晶和对称性破缺的Pd-Au异质双金属的合成及表征 | 第90-93页 |
§5.3.3 对称的Pd@Au纳米晶和对称性破缺的Pd-Au异质双金属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93-96页 |
§5.3.4 非对称的Pd-Ag异质二聚体和对称的Pd@Ag纳米晶的合成及表征 | 第96-98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SCI论文 | 第105-106页 |
致谢辞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