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2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第一章 卵菌基因组测序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 卵菌基因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2. 卵菌效应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2.1 卵菌效应因子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 卵菌效应因子的结构特征 | 第16-18页 |
3. 卵菌与植物互作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3.1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方式 | 第18-20页 |
3.2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模型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拟南芥中AGO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1. AGO蛋白的分类与进化 | 第22-23页 |
2. AGO蛋白的结构与作用方式 | 第23-26页 |
2.1 AGO蛋白的结构 | 第23-24页 |
2.2 AGO蛋白的作用方式 | 第24-26页 |
3. AGO蛋白在拟南芥免疫防卫反应中的功能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拟南芥Small RNA的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1. Small RNA的分类与特征 | 第28-29页 |
1.1 Small RNA的基本特征 | 第28页 |
1.2 Small RNA的分类 | 第28-29页 |
2. MiRNA与siRNA的形成过程和代谢途径 | 第29-32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32-80页 |
第一章 卵菌细胞质效应子功能域的分析与DNA-binding活性位点的预测 | 第34-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1.1 序列来源与初步分析 | 第35-36页 |
1.2 植物病原卵菌RxLR与CRN效应子的domain类型预测 | 第36页 |
1.3 利用GO富集预测效应子的活性结合位点 | 第36-37页 |
1.4 具有结合活性的效应子的三维结构分析 | 第37页 |
1.5 基于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效应蛋白的DNA结合活性 | 第37页 |
1.6 转入大豆疫霉CRN效应子的本氏烟DGE表达谱分析 | 第37-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2.1 植物病原卵菌RxLR与CRN效应子的分布与特征 | 第38-39页 |
2.2 植物病原卵菌RxLR与CRN效应子的domain类型分布 | 第39-42页 |
2.3 具有DNA-binding结合活性位点的效应子的鉴定 | 第42-43页 |
2.4 PsCRN115可增强本氏烟植株的抗逆性 | 第43页 |
2.5 卵菌物种CRN效应蛋白的HNH domain分析 | 第43-4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二章 拟南芥ago4-2突变体的Small RNA分析 | 第48-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1.1 供试菌株与接种样品的制备 | 第49-50页 |
1.2 Small RNA的建库测序及其数据的获得 | 第50页 |
1.3 Small RNA的初步分析 | 第50-51页 |
1.4 mircoRNA的深度分析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2页 |
2.1 拟南芥ago4-2突变体对辣椒疫霉和黄萎菌的抗性不同 | 第52-53页 |
2.2 Small RNA的基本分析与分类注释 | 第53-55页 |
2.3 病原菌和拟南芥中存在新的miRNAs | 第55-59页 |
2.4 miRNA的表达量统计与差异筛选 | 第59-61页 |
2.5 靶向卵菌CRN和RxlR效应子的miRNA差异表达 | 第61-6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2-64页 |
第三章 拟南芥ago4-2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 | 第64-8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1.1 转录组建库测序数据的获得 | 第65-66页 |
1.2 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7页 |
2.1 转录组测序概况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第66-70页 |
2.2 ago4-Pc/m整体基因差异表达程度比ago4-V991/m大 | 第70-72页 |
2.3 ago4-Pc/m和ago4-V991/m的GO富集存在差异 | 第72页 |
2.4 ago4-Pc/m和ago4-V991/m在抗病性相关的Pathway中基因表达差异显著 | 第72-7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7-80页 |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第80-82页 |
全文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附录 | 第90-11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