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关于共享发展理念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学者对社会地位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关于农民工社会地位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19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2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共享发展与社会地位概述 | 第21-31页 |
2.1 共享发展理念概述 | 第21-24页 |
2.1.1 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 | 第21-22页 |
2.1.2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 第22-23页 |
2.1.3 共享发展理念的主要特征 | 第23-24页 |
2.2 社会地位概述 | 第24-28页 |
2.2.1 社会地位的界定 | 第24-25页 |
2.2.2 社会地位的内涵 | 第25-26页 |
2.2.3 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2.3 共享发展理念与平等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 | 第28-31页 |
2.3.1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各阶层政治上公平正义 | 第28页 |
2.3.2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各阶层经济上共同富裕 | 第28-29页 |
2.3.3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各阶层共享文化产品 | 第29页 |
2.3.4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各阶层共享社会事业发展成果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农民工社会地位现状 | 第31-42页 |
3.1 提升农民工社会地位取得的成果 | 第31-33页 |
3.1.1 民主政治权利保障不断提升 | 第31页 |
3.1.2 农民工经济状况改善 | 第31-32页 |
3.1.3 精神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 第32页 |
3.1.4 农民工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现状进一步完善 | 第32-33页 |
3.2 农民工社会地位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33-38页 |
3.2.1 政治权利依旧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 第33-34页 |
3.2.2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依然不容乐观 | 第34-35页 |
3.2.3 文化权益保障不足 | 第35-36页 |
3.2.4 民生状况亟待改善 | 第36-38页 |
3.3 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3.3.1 内部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3.3.1.1 农民工缺乏职业技术 | 第38页 |
3.3.1.2 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 | 第38-39页 |
3.3.2 外部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3.3.2.1 政府管理和职能不到位 | 第39-40页 |
3.3.2.2 用工单位责任缺失 | 第40页 |
3.3.2.3 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农民工社会地位提升路径 | 第42-55页 |
4.1 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 | 第42-44页 |
4.1.1 强化农民工主体意识 | 第42-43页 |
4.1.2 重视农民工技能培训 | 第43页 |
4.1.3 增强农民工社会责任感 | 第43-44页 |
4.2 深化政府管理服务体制改革 | 第44-49页 |
4.2.1 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 | 第44-45页 |
4.2.2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4.2.3 探索农民工就业新渠道 | 第46-47页 |
4.2.4 完善农民工维权机制 | 第47-48页 |
4.2.5 拓宽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 | 第48-49页 |
4.3 加强用工单位责任体系建设 | 第49-51页 |
4.3.1 建立公平合理的单位用工机制 | 第49-50页 |
4.3.2 提高用工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 第50-51页 |
4.3.3 监督用工单位社会责任的落实 | 第51页 |
4.4 创造平等融洽的社会氛围 | 第51-55页 |
4.4.1 统筹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 第51-52页 |
4.4.2 广泛开展和谐活动 | 第52-53页 |
4.4.3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