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基于可复位C形钢壳组的可控薄弱层结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隔震在国内外的研究第10-12页
        1.2.2 存在薄弱层结构第12-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6-17页
2 C形高强钢壳组构件模拟与试验第17-27页
    2.1 C形组合构件所用材料本构第17-18页
    2.2 C形组合构件受压分析第18-21页
        2.2.1 有限元ABAQUS软件简述第18-19页
        2.2.2 C形构件特征值屈曲分析第19-20页
        2.2.3 构件非线性屈曲模拟与试验数据比较第20-21页
    2.3 C形构件抗侧分析第21-26页
        2.3.1 C形构件抗侧试验第21-24页
        2.3.2 C形构件等效为梁单元计算模型第24-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3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27-47页
    3.1 Sap2000软件介绍第27页
    3.2 Pushover分析概要第27-29页
    3.3 Pushover分析的主要过程第29-41页
        3.3.1 能力谱方法简介第29-30页
        3.3.2 建立能力谱和需求谱基本原理第30-33页
        3.3.3 目标位移法第33-34页
        3.3.4 求取性能点第34-36页
        3.3.5 水平加载侧力模式第36-37页
        3.3.6 塑性铰第37-39页
        3.3.7 填充墙等效斜撑计算第39-40页
        3.3.8 Pushover分析注意事项第40-41页
    3.4 结构基本信息第41-46页
        3.4.1 结构信息第41-44页
        3.4.2 各软件所计算周期比较第44-46页
    3.5 小结第46-47页
4 结构基于Sap2000的pushover分析第47-71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模型基本特性介绍第47-52页
    4.3 各加载模式所得模型的pushover曲线对比第52-54页
    4.4 弹塑性状态下各楼层位移与位移角第54-63页
    4.5 各层剪力与各层位移关系第63-65页
    4.6 各个模型的双折型折线第65-68页
    4.7 小结第68-71页
5 结构的性能评估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第71-93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抗震性能评估第71-82页
        5.2.1 等效周期与阻尼比第71-75页
        5.2.2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第75-80页
        5.2.3 各结构在一定位移下出铰比较第80-82页
    5.3 底层不同布置形式的结构静力推覆分析第82-87页
        5.3.1 C形构件等效成连接单元计算第83-86页
        5.3.2 X轴与Y轴方向推覆对比分析第86-87页
    5.4 结构的动力弹塑性模拟第87-91页
        5.4.1 地震波选择第87-89页
        5.4.2 结构动力水平单向作用的响应分析第89-91页
    5.5 小结第91-9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6.1 本文结论第93-94页
    6.2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附录 硕士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磁记忆检测的建筑钢构件弯曲试验和特征参数研究
下一篇:新型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及地震易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