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15-23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22页 |
2.1.1 民航业突发性安全事件 | 第15-18页 |
2.1.2 危机管理 | 第18-20页 |
2.1.3 危机管理的多元主体 | 第20-22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2.2.1 危机管理理论 | 第22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3 民用航空突发性安全事件危机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以“8.24”伊春空难为例 | 第23-35页 |
3.1 “8.24伊春空难”事件回顾 | 第23-24页 |
3.2 “8.24伊春空难”事件危机管理中的多元主体构成 | 第24-25页 |
3.3 “8.24伊春空难”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关系 | 第25-32页 |
3.3.1 事前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关系 | 第25-28页 |
3.3.2 事中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关系 | 第28-30页 |
3.3.3 事后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关系 | 第30-32页 |
3.4 “8.24”伊春空难危机处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32-35页 |
3.4.1 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32页 |
3.4.2 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 第32-33页 |
3.4.3 责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 第33-34页 |
3.4.4 安全红线意识不足 | 第34页 |
3.4.5 主体间协作不彻底与相互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 第34-35页 |
4 民航业突发性安全事件危机管理的国际借鉴与启示 | 第35-38页 |
4.1 美国经验 | 第35-36页 |
4.2 日本经验 | 第36-37页 |
4.3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8页 |
5 提高我国民用航空突发性安全事件危机管理水平的建议 | 第38-43页 |
5.1 科学完善突发性安全事件预警机制 | 第38-39页 |
5.2 加大业务能力培养与问责机制的落实力度 | 第39-40页 |
5.3 强化责任主体意识与全面落实追责制度 | 第40-41页 |
5.4 完善安全意识的教育、引导与考核制度 | 第41-42页 |
5.5 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危机管理与部门协作系统 | 第42-43页 |
6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