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洛阳与临安私家园林对比分析--以富郑公园与南园为例
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两宋洛阳与临安私园概述 | 第11-23页 |
2.1 北宋洛阳私园概况 | 第11-18页 |
2.1.1 发展轨迹 | 第11-12页 |
2.1.2 营造背景 | 第12-18页 |
2.2 南宋临安私园概况 | 第18-22页 |
2.2.1 发展轨迹 | 第18页 |
2.2.2 营造背景 | 第18-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3 洛阳与临安私园的园林理水 | 第23-29页 |
3.1 洛阳私园的理水 | 第23-25页 |
3.1.1 手法 | 第23-25页 |
3.1.2 景题 | 第25页 |
3.2 临安私园的理水 | 第25-28页 |
3.2.1 手法 | 第25-28页 |
3.2.2 景题 | 第28页 |
3.3 小结 | 第28-29页 |
4 洛阳与临安私园的堆山叠石 | 第29-36页 |
4.1 洛阳之堆土为山 | 第29-32页 |
4.1.1 手法 | 第29-32页 |
4.1.2 景题 | 第32页 |
4.2 临安之叠石为山 | 第32-35页 |
4.2.1 手法 | 第32-35页 |
4.2.2 景题 | 第35页 |
4.3 小结 | 第35-36页 |
5 洛阳与临安私园的植物造景 | 第36-44页 |
5.1 洛阳私园的植物 | 第36-40页 |
5.1.1 植物种类 | 第36-38页 |
5.1.2 配置特点 | 第38-39页 |
5.1.3 景题 | 第39-40页 |
5.2 临安私园的植物 | 第40-43页 |
5.2.1 植物种类 | 第40-42页 |
5.2.2 配置特点 | 第42页 |
5.2.3 景题 | 第42-43页 |
5.3 小结 | 第43-44页 |
6 洛阳与临安私园的园林建筑 | 第44-52页 |
6.1 洛阳私园中的建筑 | 第44-47页 |
6.1.1 特征 | 第44-45页 |
6.1.2 布置 | 第45-46页 |
6.1.3 景题 | 第46-47页 |
6.2 临安私园中的建筑 | 第47-51页 |
6.2.1 特征 | 第47-49页 |
6.2.2 布置 | 第49-50页 |
6.2.3 景题 | 第50-51页 |
6.3 小结 | 第51-52页 |
7 洛阳与临安私园的营造思想 | 第52-57页 |
7.1 洛阳私园的营造思想 | 第52-53页 |
7.1.1 寓“仁”于山水园林 | 第52页 |
7.1.2 “道法自然”的传承 | 第52-53页 |
7.1.3 “中隐”思想的延续 | 第53页 |
7.2 临安私园的营造思想 | 第53-56页 |
7.2.1 “壶中天地”的空间形式 | 第54页 |
7.2.2 “中隐”到“市隐”的变迁 | 第54-55页 |
7.2.3 “田园理想”的现实图景 | 第55-56页 |
7.3 小结 | 第56-57页 |
8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ABSTRACT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