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8页 |
二 研究范围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国内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二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国故事”的发生语境 | 第14-21页 |
第一节 西方对中国艺术的关注更胜以往 | 第14-16页 |
一 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反思 | 第14页 |
二 以展览的形式介入中国艺术史的书写 | 第14-15页 |
三 中国艺术审视自身的契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中国艺术与文化身份的自主转变 | 第16-20页 |
一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民间资本的推动 | 第16-18页 |
二 作为世界公民的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古今中国的西方镜像 | 第21-43页 |
第一节 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叙述 | 第21-27页 |
一 “秦汉文明”—中国帝国时代的史诗 | 第21-23页 |
二 “明代:改变中国的五十年”—与世界亲密连接的盛世皇朝 | 第23-26页 |
三 “图示和言传:说故事的中国画”—见微知著的策展视角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注解 | 第27-36页 |
一 “大地魔术师”—对文化多元主义新纪元的开启 | 第28-30页 |
二 “故事新编”—对边界和地缘的重新审视和认知 | 第30-33页 |
三 “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对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的梳理尝试 | 第33-36页 |
第三节 古今中外的对话尝试 | 第36-42页 |
一 “水墨: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古今相承的展览结构 | 第36-38页 |
二 “中国:镜花水月”—不完美的融合也有价值 | 第38-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中国故事”的续写展望 | 第43-56页 |
第一节 策划主体视角 | 第43-46页 |
一 国内策展人制度仍有待完善 | 第43-45页 |
二 推动海内外馆际间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展览语言视角 | 第46-51页 |
一 活化馆藏,整合资源 | 第46-48页 |
二 用世界语言诠释中国故事 | 第48-51页 |
第三节 展览受众视角 | 第51-55页 |
一 以观众诉求作为策展工作的重心 | 第51-52页 |
二 以高品质艺博会作为艺术市场推动力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