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1.2 电磁热止裂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试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2.3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含裂纹20CrMnTi钢镦粗构件放电止裂理论分析 | 第19-33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平板间镦粗圆柱体理论 | 第19-21页 | 
| 2.2.1 基本假设 | 第19-20页 | 
| 2.2.2 刚塑性力学模型的拉应力理论 | 第20-21页 | 
| 2.3 柯西积分 | 第21-23页 | 
| 2.3.1 柯西积分定义 | 第21页 | 
| 2.3.2 柯西积分的主值 | 第21-22页 | 
| 2.3.3 柯西积分的边值 | 第22页 | 
| 2.3.4 柯西积分的导数 | 第22-23页 | 
| 2.4 镦粗应力作用下裂纹尖端通电时的瞬间温度场 | 第23-24页 | 
| 2.5 镦粗应力作用下裂纹尖端通电时的瞬间应力场 | 第24-31页 | 
| 2.5.1 热应力场的复变函数表示 | 第24-27页 | 
| 2.5.2 镦粗内应力作用下裂尖处应力场的复变函数表示 | 第27-30页 | 
| 2.5.3 热应力场和机械载荷应力场的叠加 | 第30页 | 
| 2.5.4 镦粗内应力作用下通电瞬间应力强度因子的确定 | 第30-31页 | 
| 2.6 算例分析 | 第31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3章 含裂纹20CrMnTi钢镦粗构件放电止裂试验研究 | 第33-59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电磁热止裂强化机理以及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 3.2.1 电磁热止裂强化试验设备 | 第33-34页 | 
| 3.2.2 电磁热技术止裂强化机理 | 第34页 | 
| 3.3 试验过程 | 第34-43页 | 
| 3.3.1 试验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 3.3.2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 3.3.3 含裂纹镦粗试样制备 | 第36-37页 | 
| 3.3.4 放电止裂强化试验过程 | 第37-39页 | 
| 3.3.5 金相试验 | 第39页 | 
| 3.3.6 点成份分析 | 第39-40页 | 
| 3.3.7 物相分析 | 第40页 | 
| 3.3.8 显微硬度试验 | 第40页 | 
| 3.3.9 应力分析 | 第40-42页 | 
| 3.3.10 拉伸性能测试 | 第42页 | 
| 3.3.11 断口扫描试验 | 第42-43页 | 
|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58页 | 
| 3.4.1 最佳脉冲放电参数的确定 | 第43-45页 | 
| 3.4.2 微观组织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 3.4.3 EDS点成份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 3.4.4 XRD物相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 3.4.5 显微硬度对比试验 | 第50-52页 | 
| 3.4.6 裂纹尖端区域应力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 3.4.7 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第53-56页 | 
| 3.4.8 拉伸断口对比分析 | 第56-5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4章 含裂纹20CrMnTi试件镦粗过程和止裂强化数值模拟 | 第59-69页 | 
| 4.1 引言 | 第59页 | 
| 4.2 数值模拟的基本方程 | 第59-63页 | 
| 4.2.1 应变方程 | 第59-60页 | 
| 4.2.2 应力方程 | 第60页 | 
| 4.2.3 应力变化率 | 第60页 | 
| 4.2.4 本构方程 | 第60-61页 | 
| 4.2.5 传热学的基本方程 | 第61页 | 
| 4.2.6 电传导方程 | 第61-62页 | 
| 4.2.7 热应力方程 | 第62-63页 | 
| 4.3 研究问题的简化 | 第63-64页 | 
| 4.4 材料属性 | 第64页 | 
| 4.5 镦粗过程的模拟计算 | 第64-66页 | 
| 4.5.1 镦粗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 4.5.2 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65页 | 
| 4.5.3 镦粗过程的应力分布 | 第65-66页 | 
| 4.6 放电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66-68页 | 
| 4.6.1 放电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66页 | 
| 4.6.2 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66页 | 
| 4.6.3 放电止裂瞬间裂纹尖端电流密度和温度场分布 | 第66-67页 | 
| 4.6.4 放电止裂瞬间裂纹尖端应力场分布 | 第67-68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