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行政建筑、办公建筑论文

中庭空间对高层办公建筑的空间优化研究--以郑州中原银行大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上篇 实践项目图纸第10-30页
下篇 专题研究论文第30-88页
    第一章 绪论第31-36页
        1.1 研究背景第3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1-32页
            1.2.1 研究目的第31-32页
            1.2.2 研究意义第32页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32-33页
            1.3.1 高层办公建筑第32-33页
            1.3.2 中庭空间第3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3-34页
            1.4.1 国内外实践第33-34页
            1.4.2 国内外理论研究第34页
        1.5 研究方法第34-35页
        1.6 研究框架第35-36页
    第二章 高层办公建筑中庭空间的生成第36-46页
        2.1 现代高层办公楼的空间特征第36-38页
            2.1.1 以纵向交通串联的堆叠空间第36-37页
            2.1.2 均质化的功能空间第37-38页
        2.2 高层办公建筑的空间组织第38-41页
            2.2.1 平面逻辑第38-39页
            2.2.2 剖面逻辑第39-40页
            2.2.3 二元化的空间格局第40-41页
        2.3 中庭空间的生成第41-46页
            2.3.1 平面布局第41-43页
            2.3.2 剖面布局第43页
            2.3.3 中庭的空间构成模式第43-44页
            2.3.4 中庭的组织第44-46页
    第三章 中庭空间对高层办公建筑空间格局的重塑第46-58页
        3.1 中庭空间的体量因素第46-49页
            3.1.1 中庭的不同体量特征第46-47页
            3.1.2 体量因素的对比第47-49页
        3.2 界面因素第49-53页
            3.2.1 中庭的界面特征第49-52页
            3.2.2 界面的空间价值第52-53页
        3.3 对高层办公建筑空间格局的消解第53-58页
            3.3.1 “层”的消解第53-55页
            3.3.2 体量的重构第55-56页
            3.3.3 “均质”的瓦解第56-58页
    第四章 中庭空间与使用者关系的构建第58-70页
        4.1 现代中庭的价值第58-59页
            4.1.1 启发于波特曼的理念第58-59页
            4.1.2 建筑中的“广场”第59页
        4.2 塑造中庭空间功能的多义性第59-64页
            4.2.1 由空间变化引发的行为模式第60-61页
            4.2.2 多价性的构建与需求的满足第61-62页
            4.2.3 中庭对功能空间的协调作用第62-64页
        4.3 中庭空间对高层办公建筑的环境优化第64-67页
            4.3.1 自然环境要素的利用第64-65页
            4.3.2 室外空间元素的引入第65-67页
        4.4 共享空间与新的办公理念第67-70页
            4.4.1 新的价值生产方式第67-68页
            4.4.2 空间的“联合”第68-70页
    第五章 中原银行的中庭空间设计第70-86页
        5.1 项目情况概述第70-73页
            5.1.1 项目背景第70-71页
            5.1.2 项目基本信息第71-72页
            5.1.3 体块生成第72-73页
            5.1.4 功能布局第73页
        5.2 中庭空间的设计第73-76页
            5.2.1 建筑的整体体量第74页
            5.2.2 中庭空间的方案第74-76页
            5.2.3 三个方案体量与界面因素的比较第76页
        5.3 中庭的构成关系第76-80页
            5.3.1 体量构成关系第76-78页
            5.3.2 界面构成关系第78-80页
            5.3.3 从构成到消解第80页
        5.4 中庭空间在使用层面的价值第80-84页
            5.4.1 中庭空间对功能的组织第80-82页
            5.4.2 作为环境调和空间的中庭第82-83页
            5.4.3 从消解到激发第83-84页
        5.5 实践经验对设计策略的指导第84-86页
            5.5.1 空间模式与功能需求的关系第84页
            5.5.2 体量与界面的塑造第84-85页
            5.5.3 功能组织的结合第85-86页
    第六章 结语第86-88页
        6.1 总结第86页
        6.2 本文的局限第86-87页
        6.3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紧凑度评价的住区空间形态研究
下一篇:共生视点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白浪河河道改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