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价值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7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28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0-25页
        2.1.1 人文社会科学第20页
        2.1.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特点第20-21页
        2.1.3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的分类第21-23页
        2.1.4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的价值内涵第23-25页
    2.2 相关评价理论第25-27页
        2.2.1 系统评价理论第25页
        2.2.2 动态评价理论第25-26页
        2.2.3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国内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评价的现状第28-35页
    3.1 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评价的现状第28-30页
        3.1.1 美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评价第28-29页
        3.1.2 欧洲各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评价第29-30页
        3.1.3 日本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评价第30页
    3.2 国内部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评价的现状第30-32页
        3.2.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标准第31页
        3.2.2 国内部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研究第31-32页
    3.3 目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不足第32-34页
        3.3.1 评价指标的问题第32-33页
        3.3.2 评价程序的问题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35-48页
    4.1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评价的特点第35-36页
        4.1.1 评价内容复杂性强第35页
        4.1.2 评价结果对比性强第35页
        4.1.3 评价过程主观性强第35-36页
        4.1.4 评价结论时效性强第36页
    4.2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6-39页
        4.2.1 操作可行原则第37页
        4.2.2 面向对象原则第37-38页
        4.2.3 规范量化原则第38页
        4.2.4 系统综合原则第38-39页
    4.3 构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第39-47页
        4.3.1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析第39页
        4.3.2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价值评价中的重要指标第39-43页
        4.3.3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初始评价指标设计第43-45页
        4.3.4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最终评价指标体系第45-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价值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第48-66页
    5.1 指标权重确定第48-54页
        5.1.1 权重确定方法第48-49页
        5.1.2 利用比较矩阵解得权重第49-54页
    5.2 评价方法选择第54-58页
        5.2.1 TOPSIS法的概念及原理第54-56页
        5.2.2 TOPSIS法的优点第56-57页
        5.2.3 AHP-TOPSIS综合评价模型第57-58页
    5.3 实证研究第58-65页
        5.3.1 J学院2015-2016年度学生创新资助结题项目概况第60页
        5.3.2 评价指标数值获取第60-61页
        5.3.3 评价过程第61-63页
        5.3.4 结果分析第63-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价值评价完善对策第66-70页
    6.1 健全评价机制第66-67页
    6.2 规范评价主体第67-68页
    6.3 完善评价体系第68页
    6.4 机动评价程序第68-69页
    6.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第75-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Study on Socio-culture Adap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