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活性测定与安全性评价论文

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农药通用结构半抗原的肽模拟物及其在农药多残留免疫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符号说明第5-13页
中文摘要第13-16页
英文摘要第16-19页
1 前言第20-40页
    1.1 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危害第20-24页
        1.1.1 有机磷农药概述第20-21页
        1.1.2 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第21-22页
        1.1.3 有机磷农药残留危害第22-24页
    1.2 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现状第24-28页
        1.2.1 仪器分析法第24-25页
            1.2.1.1 气相色谱法(GC)第24-25页
            1.2.1.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25页
        1.2.2 酶抑制法第25-27页
        1.2.3 免疫分析法第27-28页
    1.3 有机磷农药多残留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8-31页
        1.3.1 通过制备宽谱特异性抗体进行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第28-30页
            1.3.1.1 通用结构半抗原的合成第28-30页
            1.3.1.2 多决定簇人工抗原制备第30页
        1.3.2 通过使用混合抗体进行农药多残留免疫分析第30页
        1.3.3 通过制备重组抗体或单链抗体进行农药多残留检测第30-31页
    1.4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小分子化合物检测中的应用第31-37页
        1.4.1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第31-33页
        1.4.2 噬菌体展示技术载体系统第33-34页
            1.4.2.1 单链噬菌体展示系统第33页
            1.4.2.2 T4噬菌体展示系统第33页
            1.4.2.3 λ噬菌体展示系统第33-34页
        1.4.3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小分子化合物免疫检测中的应用第34-37页
            1.4.3.1 筛选小分子抗体第34-36页
            1.4.3.2 筛选农药小分子的肽模拟物第36-37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第37-38页
    1.6 研究内容第38-39页
    1.7 技术路线第39-4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0-62页
    2.1 材料第40-42页
        2.1.1 噬菌体展示肽库及宿主菌第40页
        2.1.2 培养基和缓冲溶液第40-41页
        2.1.3 各种生化试剂第41页
        2.1.4 实验动物第41页
        2.1.5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1-42页
    2.2 方法第42-62页
        2.2.1 有机磷农药通用结构半抗原的合成与鉴定第42-44页
            2.2.1.1 芳香基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通用结构半抗原(PM)的合成第42-43页
            2.2.1.2 芳香基二乙氧基磷酸酯类农药通用结构半抗原(PO)的合成第43页
            2.2.1.3 直链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通用结构半抗原(PS)的合成第43页
            2.2.1.4 农药通用半抗原的鉴定第43-44页
        2.2.2 半抗原一载体蛋白偶联物(单簇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第44-46页
            2.2.2.1 芳香基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单簇人工抗原的合成第44页
            2.2.2.2 芳香基二乙氧基磷酸酯类农药单簇人工抗原的合成第44页
            2.2.2.3 直链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单簇人工抗原的合成第44-45页
            2.2.2.4 直链二乙氧基磷酸酯类农药单簇人工抗原的合成第45页
            2.2.2.5 有机磷通用结构人工抗原偶联情况的分析第45页
            2.2.2.6 人工抗原偶联比的测定第45-46页
        2.2.3 双簇通用结构人工抗原的合成第46-48页
            2.2.3.1 PM-DPA-BSA免疫原和DPA-PM-OVA包被原的合成第46-47页
            2.2.3.2 PS-DPA-BSA免疫原和PS-DPA-OVA包被原的合成第47页
            2.2.3.3 PM-PO-BSA免疫原和PM-PO-OVA的合成第47-48页
            2.2.3.4 PO-PS-BSA免疫原和PO-PS-OVA包被原的合成第48页
        2.2.4 兔宽谱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48-50页
            2.2.4.1 抗血清的制备第48-49页
            2.2.4.2 兔血清效价检测第49页
            2.2.4.3 兔多克隆抗体的纯化第49-50页
        2.2.5 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50-51页
            2.2.5.1 BALB/c小鼠免疫过程(田园,2012)第50-51页
            2.2.5.2 小鼠血清效价检测第51页
            2.2.5.3 小鼠多克隆抗体的纯化第51页
        2.2.6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田园,2012)第51-52页
            2.2.6.1 有机磷农药杂交瘤细胞的制备与筛选第51页
            2.2.6.2 杂交瘤细胞的单克隆化第51-52页
            2.2.6.3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第52页
        2.2.7 ELISA方法的优化和建立第52-54页
            2.2.7.1 抗原抗体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第52-53页
            2.2.7.2 包被原最适浓度的选择第53页
            2.2.7.3 有机溶剂含量对ELISA检测的影响第53页
            2.2.7.4 竞争反应体系pH值对ELISA检测的影响第53-54页
            2.2.7.5 离子强度对ELISA检测的影响第54页
            2.2.7.6 宽谱抗体亲和性及检测灵敏度——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4页
            2.2.7.7 宽谱抗体的特异性交叉实验第54页
            2.2.7.8 样本添加回收试验第54页
        2.2.8 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农药通用结构半抗原的肽模拟物第54-62页
            2.2.8.1 宿主菌E.coli ER2738生长曲线的测定第54-55页
            2.2.8.2 特异性结合噬菌体的生物淘洗第55-58页
            2.2.8.3 间接ELISA法检测阳性噬菌体克隆第58-59页
            2.2.8.4 阳性噬菌体与抗体的工作浓度优化第59页
            2.2.8.5 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噬菌体阳性克隆特异性第59-60页
            2.2.8.6 阳性噬菌体克隆DNA模板的快速纯化、测序第60-61页
            2.2.8.7 PO-PS-Phage-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第61-6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2-138页
    3.1 有机磷农药通用结构半抗原的鉴定第62-65页
        3.1.1 紫外吸收光谱法分析结果第62-63页
        3.1.2 半抗原分子的核磁共振鉴定第63-65页
            3.1.2.1 芳香基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通用半抗原(PM)的结构鉴定第63页
            3.1.2.2 芳香基二乙氧基磷酸酯类农药通用半抗原(PO)的结构鉴定第63-64页
            3.1.2.3 直链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通用半抗原(PS)的结构鉴定第64-65页
    3.2 单簇通用结构人工抗原的鉴定第65-70页
        3.2.1 芳香基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通用人工抗原的鉴定第65-66页
        3.2.2 芳香基二乙氧基磷酸酯类农药通用人工抗原的鉴定第66-68页
        3.2.3 直链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通用人工抗原的鉴定第68-69页
        3.2.4 直链二乙氧基磷酸酯类农药通用人工抗原的鉴定第69-70页
    3.3 单簇通用人工抗原偶联比的计算第70-73页
        3.3.1 半抗原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0-71页
        3.3.2 载体蛋白BSA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1页
        3.3.3 载体蛋白OVA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1-72页
        3.3.4 人工抗原吸收波长的测定第72-73页
        3.3.5 偶联比率的计算第73页
    3.4 双簇通用人工抗原的鉴定及偶联比计算第73-77页
        3.4.1 PM-DPA-BSA和DPA-PM-OVA偶联比计算第73-74页
        3.4.2 PS-DPA-BSA和PS-DPA-OVA偶联比计算第74-75页
        3.4.3 PM-PO-BSA和PM-PO-OVA偶联比计算第75-76页
        3.4.4 PO-PS-BSA和PO-PS-OVA偶联比计算第76-77页
    3.5 兔宽谱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方法的建立第77-113页
        3.5.1 兔宽谱多克隆抗血清的效价测定第77-82页
            3.5.1.1 抗PM-DPA血清的效价测定第78-79页
            3.5.1.2 抗PS-DPA血清的效价测定第79-80页
            3.5.1.3 抗PM-PO血清的效价测定第80页
            3.5.1.4 抗PO-PS血清的效价测定第80-82页
        3.5.2 抗体纯化方法的确定第82-85页
        3.5.3 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及亲合性检测第85-87页
        3.5.4 抗原-宽谱多抗最适工作浓度的优化第87-91页
        3.5.5 兔宽谱多克隆抗体的筛选第91-93页
        3.5.6 以PAb PM-PO为抗体的ELISA方法的建立第93-104页
            3.5.6.1 不同包被原及包被原浓度对ELIS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第93-94页
            3.5.6.2 有机溶剂对ELIS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第94-95页
            3.5.6.3 pH对ELIS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第95-96页
            3.5.6.4 离子浓度对ELIS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第96页
            3.5.6.5 竞争时间对ELIS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第96-97页
            3.5.6.6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97-98页
            3.5.6.7 交叉实验第98-102页
            3.5.6.8 样品添加回收率试验第102-104页
        3.5.7 以PAb PO-PS为抗体的ELISA方法的建立第104-113页
            3.5.7.1 不同包被原及包被原浓度对ELIS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第104-105页
            3.5.7.2 有机溶剂对ELIS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第105-106页
            3.5.7.3 pH对ELIS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第106页
            3.5.7.4 磷酸离子对ELISA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第106-107页
            3.5.7.5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107-108页
            3.5.7.6 交叉反应第108-111页
            3.5.7.7 样品添加回收率试验第111-113页
    3.6 鼠宽谱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方法的建立第113-124页
        3.6.1 鼠宽谱多克隆抗血清的效价测定第113-117页
            3.6.1.1 抗PM-DPA血清的效价测定第113-114页
            3.6.1.2 抗PS-DPA血清的效价测定第114-115页
            3.6.1.3 抗PM-PO血清的效价测定第115-116页
            3.6.1.4 抗PO-PS血清的效价测定第116-117页
        3.6.2 细胞的融合及筛选第117-119页
        3.6.3 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与纯化第119页
        3.6.4 以MAb PO-PS为抗体的ELISA方法的建立第119-124页
            3.6.4.1 抗原与抗体工作浓度的优化第119-120页
            3.6.4.2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120-121页
            3.6.4.3 交叉反应第121-124页
            3.6.4.4 样品添加回收率试验第124页
    3.7 从噬菌体展示肽库中淘选农药通用结构模拟肽第124-138页
        3.7.1 以PAb PO-PS为靶标从噬菌体肽库中淘选农药通用半抗原的肽模拟物第124-132页
            3.7.1.1 E.coli ER2738生长曲线测定第125页
            3.7.1.2 噬菌体肽库亲和淘选结果第125-126页
            3.7.1.3 ELISA检测阳性噬菌斑克隆结果第126-128页
            3.7.1.4 竞争ELISA检测阳性噬菌斑克隆结果第128页
            3.7.1.5 噬菌体DNA的提取、测序第128-130页
            3.7.1.6 Phage-ELISA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建立第130-131页
            3.7.1.7 交叉反应第131-132页
            3.7.1.8 样品加标回收实验结果第132页
        3.7.2 以MAbPO-PS为靶标从噬菌体展示肽库中淘选农药通用结构模拟肽第132-138页
            3.7.2.1 噬菌体十二肽库的亲和淘选结果第132-133页
            3.7.2.2 ELISA检测阳性噬菌斑克隆结果第133页
            3.7.2.3 竞争ELISA检测阳性噬菌斑克隆结果第133-134页
            3.7.2.4 噬菌体DNA的提取、测序第134-135页
            3.7.2.5 Phage-ELISA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建立第135页
            3.7.2.6 交叉反应第135-136页
            3.7.2.7 样品加标回收试验结果第136-138页
4 讨论第138-146页
    4.1 有机磷农药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第138-139页
    4.2 载体蛋白及偶联方法的选择第139-141页
        4.2.1 载体蛋白的选择第139-140页
        4.2.2 偶联方法的选择第140-141页
    4.3 人工抗原偶联物的鉴定和偶联率的测定第141-142页
    4.4 有机磷农药宽谱抗体的制备第142-143页
    4.5 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第143-144页
    4.6 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异源检测方法的建立第144-146页
        4.6.1 噬菌体亲和筛选影响因素第144-145页
            4.6.1.1 靶分子的纯度第144页
            4.6.1.2 肽库的选择第144-145页
            4.6.1.3 去污剂及靶分子的浓度第145页
            4.6.1.4 结合时间和洗脱时间第145页
        4.6.2 Phage-ELISA异源检测方法的建立第145-146页
5 结论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我管理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高阶无网格法的节点积分及薄板壳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