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氧化还原介体调控亚硝酸盐反硝化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含氮废水来源与危害第11页
    1.2 含氮废水处理现状第11-16页
        1.2.1 传统生物脱氮途径第12-14页
        1.2.2 生物脱氮新工艺理论及技术第14-16页
    1.3 生物脱氮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4 氧化还原介体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课题内容及意义第18-19页
        1.5.1 课题内容第18页
        1.5.2 课题意义第18-19页
第2章 水溶性介体调控亚硝酸盐反硝化特性研究第19-41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2页
        2.1.1 污泥第19页
        2.1.2 实验仪器第19页
        2.1.3 实验试剂第19-21页
        2.1.4 培养基及其组分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3页
        2.2.1 亚硝酸盐氮测定第22-23页
        2.2.2 pH测定方法第23页
        2.2.3 氧化还原电位(ORP)的测定方法第23页
        2.2.4 NO和N20的测定方法第23页
    2.3 实验内容第23-24页
        2.3.1 污泥驯化第23页
        2.3.2 亚硝酸盐反硝化碳源优化第23-24页
        2.3.3 AQS对亚硝酸盐反硝化的影响第24页
        2.3.4 不同种水溶性介体对亚硝酸盐反硝化的影响第2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4-39页
        2.4.1 污泥驯化第24-26页
        2.4.2 碳源实验第26-27页
        2.4.3 AQS调控亚硝酸盐反硝化参数优化第27-33页
        2.4.4 五种水溶性介体调控亚硝酸盐降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第33-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聚吡咯固定水溶性介体调控亚硝酸盐反硝化特性研究第41-59页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41-43页
        3.1.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3.1.2 实验仪器第42-43页
        3.1.3 聚吡咯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所用电极材料第43页
        3.1.4 培养基及其组分第43页
        3.1.5 实验装置第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2.1 亚硝酸盐氮浓度测定第43页
        3.2.2 pH测定方法第43-44页
        3.2.3 氧化还原电位(ORP)测定方法第44页
        3.2.4 介体修饰活性炭毡的制备第44页
        3.2.5 循环伏安法第44-45页
        3.2.6 反硝化实验步骤第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7页
        3.3.1 介体修饰活性炭毡的表征第45-47页
        3.3.2 介体修饰活性炭毡的定量化研究第47页
        3.3.3 AQS/PPy/ACF加速亚硝酸盐反硝化参数优化第47-53页
        3.3.4 介体修饰活性炭毡催化强化亚硝酸盐降解构效关系研究第53-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醋酸纤维素包埋非水溶性介体调控亚硝酸盐反硝化特性研究第59-75页
    4.1 实验材料第59-62页
        4.1.1 菌种来源第59页
        4.1.2 实验试剂第59-61页
        4.1.3 实验仪器第61页
        4.1.4 培养基及其组分第61页
        4.1.5 实验装置第61-62页
    4.2 实验方法第62-63页
        4.2.1 亚硝酸盐氮浓度测定第62页
        4.2.2 pH测定方法第62页
        4.2.3 氧化还原电位(ORP)测定方法第62页
        4.2.4 纤维素小球制备方法第62页
        4.2.5 实验步骤第62-6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3-73页
        4.3.1 醋酸纤维素包埋非水溶性介体的特性第63-64页
        4.3.2 菌群降解条件优化第64-70页
        4.3.3 投加六种非水溶性介体对亚硝酸盐反硝化体系的影响第70-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醌类化合物调控亚硝酸盐反硝化小试研究第75-89页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75-77页
        5.1.1 实验材料第75-76页
        5.1.2 实验仪器第76-77页
        5.1.3 厌氧反应器第77页
    5.2 实验方法第77-78页
        5.2.1 亚硝酸盐的测定第77页
        5.2.2 硝酸盐氮测定第77页
        5.2.3 COD测定第77页
        5.2.4 TOC测定方法第77-78页
        5.2.5 醋酸纤维素包埋非水溶性介体的制备方法第78页
    5.3 实验内容第78-79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9-87页
        5.4.1 亚硝酸盐初始浓度对反硝化的影响第79页
        5.4.2 温度对介体调控反硝化的影响第79-80页
        5.4.3 碳氮比对介体调控反硝化的影响第80-81页
        5.4.4 pH维持对介体调控反硝化的影响第81-82页
        5.4.5 介体调控亚硝酸盐厌氧反应器运行第82-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6.1 主要结论第89-90页
    6.2 创新点第90页
    6.3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泥沥青砂浆的材料性能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计算机流体动力学的燃烧假人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