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数控联动压机变形规律及运动行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多向液压机简述 | 第16-17页 |
1.2.1 液压机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2.2 多向液压机简介 | 第17页 |
1.3 国内外多向液压机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3.1 国外多向液压机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多向液压机发展现状 | 第18页 |
1.4 国内外液压机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1 多向液压机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2 普通液压机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2.1 液压机强度和刚度方面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2.2 液压机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1.4.2.3 液压机动态仿真方面的研究 | 第21页 |
1.5 多方位数控联动压机研究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1.5.1 问题提出 | 第21-22页 |
1.5.2 解决办法 | 第22-23页 |
1.6 课题介绍 | 第23-24页 |
1.6.1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1.6.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23-24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多向液压机结构与力学分析 | 第26-34页 |
2.1 液压机结构特点及基本参数 | 第26-28页 |
2.1.1 液压机结构特点 | 第26-27页 |
2.1.2 液压机基本参数 | 第27-28页 |
2.2 液压机力学分析 | 第28-33页 |
2.2.1 上梁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2.2.2 上梁强度分析 | 第29-32页 |
2.2.3 上梁刚度分析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多方位数控联动压机的静态有限元分析 | 第34-57页 |
3.1 液压机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4-38页 |
3.1.1 有限元法和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 第34-35页 |
3.1.1.1 有限元法 | 第34页 |
3.1.1.2 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 | 第34-35页 |
3.1.2 弹性问题的基本方程 | 第35-37页 |
3.1.3 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简介 | 第37-38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3.2.1 建模方法 | 第38页 |
3.2.2 液压机的实体模型简化 | 第38-39页 |
3.2.3 多方位数控联动压机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页 |
3.2.4 材料的选择 | 第39页 |
3.2.5 接触的设置 | 第39-40页 |
3.2.6 单位类型和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3.2.7 施加约束和载荷 | 第41-42页 |
3.2.7.1 边界条件 | 第41页 |
3.2.7.2 预紧载荷 | 第41-42页 |
3.2.7.3 工作载荷 | 第42页 |
3.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2-53页 |
3.3.1 垂直缸加载与分析 | 第42-47页 |
3.3.1.1 机身上梁刚度分析 | 第44-46页 |
3.3.1.2 机身下梁刚度分析 | 第46-47页 |
3.3.2 左右水平缸加载与分析 | 第47-50页 |
3.3.2.1 机身侧梁刚度分析 | 第48-50页 |
3.3.3 水平后缸加载与分析 | 第50-52页 |
3.3.3.1 机身后梁刚度分析 | 第51-52页 |
3.3.4 综合加载与分析 | 第52-53页 |
3.4 上梁结构优化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多方位数控联动液压机的模态分析 | 第57-65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57-58页 |
4.2.1 模态分析的基本假设 | 第57页 |
4.2.2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57-58页 |
4.3 多方位数控联动压机的模态分析 | 第58-64页 |
4.3.1 机身模态分析基本步骤 | 第58-59页 |
4.3.2 机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4.3.3 模态分析 | 第60-64页 |
4.3.3.1 普通模态分析 | 第60-62页 |
4.3.3.2 预应力模态分析 | 第62-63页 |
4.3.3.3 螺栓预紧力大小对模态影响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机身与模具变形对运动行为的影响 | 第65-78页 |
5.1 液压机机身及模具变形对运动副的影响 | 第65-67页 |
5.2 侧梁变形对运动副运动的影响 | 第67-73页 |
5.2.1 侧梁组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8-69页 |
5.2.2 运动副位置关系分析 | 第69页 |
5.2.3 运动副间隙大小对运动影响 | 第69-70页 |
5.2.4 侧梁组件自由变形 | 第70-73页 |
5.2.4.1 侧梁组件自由变形有限元分析 | 第70-71页 |
5.2.4.2 侧梁组件自由变形理论分析 | 第71-72页 |
5.2.4.3 侧梁组件有限元与理论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5.3 侧梁边界条件近似等效性 | 第73-75页 |
5.4 基于运动副间隙准则的优化 | 第75-77页 |
5.4.1 基于间隙准则的侧梁刚度推导 | 第75页 |
5.4.2 侧梁刚度优化 | 第75-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