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6-3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1.1.1 西南地区就学流动需求趋势明显,成为乡村小学布局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 第16-18页 |
1.1.2 传统规划布局建设与就学流动需求相矛盾,西南地区乡村义务教育公平建设面临挑战 | 第18-19页 |
1.1.3 西南山地复杂地形加重了乡村小学规划建设难度 | 第19页 |
1.2 国内外乡村小学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1.2.1 乡村小学研究历程 | 第20-21页 |
1.2.2 乡村小学规划建设研究 | 第21-24页 |
1.2.3 山地地区乡村小学研究 | 第24-25页 |
1.2.4 研究评述 | 第25-27页 |
1.3 科学问题凝练 | 第27-31页 |
1.3.1 科学问题 | 第27-28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28-3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1-3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6-38页 |
1.5.1 为西南山地乡村小学规划建设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第36-37页 |
1.5.2 丰富公共服务设施理论研究,深化城乡规划学科网络化探索 | 第37-38页 |
2 西南山地典型乡村小学建设问题解析 | 第38-58页 |
2.1 乡村小学建设发展历程 | 第38-41页 |
2.1.1 20 世纪80年代乡村小学分散布局 | 第39页 |
2.1.2 21 世纪初乡村小学布局调整、集中办学 | 第39-40页 |
2.1.3 当前规范乡村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乡村小学资源空间优化建设 | 第40-41页 |
2.2 乡村小学建设现状分析 | 第41-47页 |
2.2.1 乡村小学布局建设分析 | 第41-44页 |
2.2.2 乡村小学资源配置分析 | 第44-47页 |
2.3 乡村小学建设现状成因分析 | 第47-50页 |
2.3.1 人口流动趋势 | 第48-49页 |
2.3.2 社会经济影响 | 第49页 |
2.3.3 地形阻隔制约 | 第49-50页 |
2.4 现状乡村小学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0-58页 |
2.4.1 乡村小学学生、师资等流动需求明显,产生新的就学需求 | 第50-51页 |
2.4.2 传统布局规划模式无法满足西南地区乡村小学就学流动需求 | 第51-53页 |
2.4.3 现状乡村小学设施资源集中流向县域中心镇 | 第53-55页 |
2.4.4 复杂地形阻隔加重了乡村小学布局建设难度 | 第55-58页 |
3 西南山地典型乡村小学建设研究方案设计 | 第58-72页 |
3.1 整体研究思路 | 第58-59页 |
3.2 乡村小学建设机理 | 第59-63页 |
3.2.1 乡村小学网络机理分析 | 第59-61页 |
3.2.2 乡村小学网络建模机理分析 | 第61-63页 |
3.3 研究方案设计 | 第63-66页 |
3.3.1 技术路线 | 第63-64页 |
3.3.2 复杂网络模型推导 | 第64-66页 |
3.4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66-69页 |
3.4.1 数据收集 | 第66-67页 |
3.4.2 数据处理 | 第67-69页 |
3.5 乡村小学网络模型构建 | 第69-72页 |
4 现状西南山地典型乡村小学结构特征分析 | 第72-98页 |
4.1 乡村小学网络分析框架 | 第72-73页 |
4.2 乡村小学网络统计属性分析 | 第73-87页 |
4.2.1 复杂网络统计指标 | 第73-76页 |
4.2.2 学生转校网络统计属性分析 | 第76-82页 |
4.2.3 师资交流网络统计属性分析 | 第82-87页 |
4.3 乡村小学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 第87-94页 |
4.3.1 网络结构均衡性分析 | 第87-89页 |
4.3.2 网络结构社团分析 | 第89-90页 |
4.3.3 网络结构节点层级分析 | 第90-94页 |
4.4 乡村小学网络特征结构小结 | 第94-98页 |
4.4.1 统计结构特征小结 | 第94-95页 |
4.4.2 网络特征结构小结 | 第95-98页 |
5 西南山地典型乡村小学演变趋势分析 | 第98-124页 |
5.1 规划乡村小学网络分析思路 | 第98-99页 |
5.2 规划预测分析 | 第99-105页 |
5.2.1 区县教育设施规划分析 | 第99-100页 |
5.2.2 人口流动分析 | 第100-102页 |
5.2.3 师资设备分析 | 第102-103页 |
5.2.4 地形因素分析 | 第103-105页 |
5.2.5 小结 | 第105页 |
5.3 规划乡村小学网络分析 | 第105-116页 |
5.3.1 规划乡村小学网络模型构建 | 第105-107页 |
5.3.2 规划乡村小学网络统计属性分析 | 第107-110页 |
5.3.3 规划乡村小学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 第110-116页 |
5.4 规划乡村小学网络特征结构小结 | 第116-117页 |
5.4.1 统计结构特征小结 | 第116页 |
5.4.2 网络结构特征小结 | 第116-117页 |
5.5 规划前后乡村小学网络演变趋势分析 | 第117-124页 |
5.5.1 乡村小学网络中学校功能呈现空间非均衡配置趋势明显 | 第117-118页 |
5.5.2 乡村小学网络中学生、师资逆序流动特征趋势突显,但幅度不大 | 第118-119页 |
5.5.3 乡村小学网络呈稳定的组团化运作趋势 | 第119-121页 |
5.5.4 乡村小学网络节点效率呈现核心-边缘结构,节点体系呈现金字塔结构 | 第121-124页 |
6 西南山地典型乡村小学规划优化策略 | 第124-146页 |
6.1 西南山地乡村小学规划建设发展趋势判断 | 第124-128页 |
6.1.1 乡村小学呈现整体不均衡、局部体系化、个体资源连续化流动运作趋势 | 第124-125页 |
6.1.2 优秀国家乡村小学建设经验借鉴 | 第125-127页 |
6.1.3 因地制宜,乡村小学体系化、连续化、网络化规划布局建设 | 第127-128页 |
6.2 西南山地乡村小学网络规划优化策略 | 第128-140页 |
6.2.1 西南山地乡村小学布局规划优化策略 | 第129-135页 |
6.2.2 西南山地乡村小学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 第135-140页 |
6.3 西南山地乡村小学布局模式优化策略 | 第140-142页 |
6.3.1 西南山地乡村小学就学流动空间布局模式 | 第140页 |
6.3.2 西南山地乡村小学连续化、组团化空间布局结构 | 第140-142页 |
6.4 西南山地乡村小学布局规划发展路径 | 第142-146页 |
7 结语 | 第146-14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46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46-147页 |
7.3 主要不足与展望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6页 |
附录 | 第156-165页 |
附表A.西南三区县乡村小学网络NSI值分析表 | 第156-159页 |
附表B.西南三区县乡村小学网络社团分析表 | 第159-162页 |
附表C.现状西南三区县乡村小学网络节点层级划分表 | 第162-164页 |
附表D.规划西南三区县乡村小学网络节点层级划分表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