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基于乡村社会治理视角的文化礼堂建设研究--以苍南县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7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研究目的及创新第18-20页
2 文化礼堂建设的内涵及乡村社会治理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文化礼堂的概念第20页
        2.1.2 乡村社会治理的概念第20-21页
    2.2 相关乡村社会治理理论第21-24页
3 文化礼堂建设对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第24-30页
    3.1 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第26页
        3.1.1 有利于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第26页
        3.1.2 有利于提高偏低的科技文化素质第26页
    3.2 有助于加快相对迟缓的文化建设步伐第26-27页
    3.3 有益于构建乡村公共空间第27-28页
    3.4 有利于塑造主流价值观,巩固基层执政基础第28-29页
    3.5 有助于创设公共礼仪,建构乡村社会生活的规则与秩序第29页
    3.6 有益于传承优秀文化,引导乡村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第29-30页
4 苍南县文化礼堂建设现状第30-38页
    4.1 苍南文化礼堂建设主要做法第31-33页
        4.1.1 提质拓面,发挥文化礼堂阵地作用第31-32页
        4.1.2 建管用育,提升文化礼堂活动成效第32-33页
        4.1.3 “三项工程”,引领文化礼堂思想内涵第33页
    4.2 苍南文化礼堂建设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取得的成效第33-38页
        4.2.1 激活乡村闲置资源,提供乡村社会治理载体第34-35页
        4.2.2 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第35页
        4.2.3 加强乡村社会自治,提升农村“善治”水平第35页
        4.2.4 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健全多维度治理体系第35-38页
5 苍南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8-46页
    5.1 苍南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的问题第38-42页
        5.1.1 政府财政支持不够、社会资本不足第38-39页
        5.1.2 “民主”不能完全体现,不能满足村民的真正需求第39-40页
        5.1.3 文化礼堂建设重形式、轻内容,治理浮于表面第40-42页
    5.2 苍南文化礼堂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2-46页
        5.2.1 治理观念落后第42页
        5.2.2 缺乏建设资金,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第42-43页
        5.2.3 乡村社会治理缺乏专业人员,难以吸引专业人才第43-44页
        5.2.4 群众参与度不够,社会治理缺少创新发展机制第44-46页
6 完善苍南文化礼堂建设的对策第46-52页
    6.1 坚持统筹发展的社会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第46-47页
    6.2 吸引社会组织加盟,增加社会资金投入第47页
    6.3 健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乡村社会自治能力第47-48页
    6.4 引进专业社会治理人才,成立专业文化礼堂建设队伍第48页
    6.5 引进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提高创新发展能力第48-52页
        6.5.1 引进新型“PPP”社会治理模式第48-49页
        6.5.2 建立社会治理中需求表达模式第49页
        6.5.3 从“学”到“造”,提高村民文化创新发展能力第49-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海市海勃湾区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下一篇:图们江文化对图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