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1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23-29页 |
2.1 概念阐述与界定 | 第23-25页 |
2.1.1 城镇困难群体 | 第23-24页 |
2.1.2 就业救助 | 第24-25页 |
2.2 基本理论概述 | 第25-29页 |
2.2.1 工作福利理论 | 第25-27页 |
2.2.2 就业理论 | 第27-28页 |
2.2.3 其他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镇江市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现状 | 第29-39页 |
3.1 相关背景及政策 | 第29-32页 |
3.1.1 城镇登记失业现状 | 第29-30页 |
3.1.2 江苏省就业政策 | 第30-32页 |
3.2 镇江市就业困难群体救助现状 | 第32-39页 |
3.2.1 镇江市困难群体就业救助情况简介 | 第32-33页 |
3.2.2 镇江市困难群体现状 | 第33-35页 |
3.2.3 镇江市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救助现状 | 第35-37页 |
3.2.4 镇江市困难群体就业救助举措 | 第37-39页 |
第4章 镇江市困难群体就业救助访谈设计及分析 | 第39-46页 |
4.1 镇江市困难群体就业救助研究设计 | 第39-40页 |
4.1.1 确定访谈内容,设定访谈对象 | 第39-40页 |
4.1.2 明确访谈过程,整理访谈结果 | 第40页 |
4.2 镇江市困难群体就业救助访谈分析 | 第40-46页 |
4.2.1 镇江市就业救助体制机制保障 | 第40-41页 |
4.2.2 镇江市就业救助方案 | 第41-43页 |
4.2.3 镇江市失业就业访谈分析 | 第43-46页 |
第5章 工作福利视角下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救助对策建议 | 第46-50页 |
5.1 实施专项就业救助方案 | 第46-47页 |
5.1.1 明确就业救助对象 | 第46页 |
5.1.2 加强就业要素支持 | 第46-47页 |
5.1.3 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与就业救助 | 第47页 |
5.2 建立就业救助信息网络体系 | 第47-48页 |
5.2.1 建立覆盖全域全民的就业信息网络 | 第47-48页 |
5.2.2 建立长期的就业救助追踪体系 | 第48页 |
5.3 完善就业救助工作主体 | 第48-49页 |
5.3.1 突出政府主体责任 | 第48页 |
5.3.2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的就业救助体系 | 第48-49页 |
5.4 提升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工作能力 | 第49-50页 |
5.4.1 强化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意识 | 第49页 |
5.4.2 挖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优势 | 第49页 |
5.4.3 提升就业困难群体的劳动技能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项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