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南平市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前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理论意义第11页
        1.2.3 研究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研究述评第15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与特色第17-18页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乡村治理第18-19页
        2.1.2 大学生村官第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政党执政基础理论第19-20页
        2.2.2 乡村社群主义第20-21页
        2.2.3 社区治理理论第21-22页
3.南平市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现状第22-32页
    3.1 南平市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第22-28页
        3.1.1 南平市大学生村官群体结构第22-24页
        3.1.2 南平市大学生村官胜任能力第24-27页
        3.1.3 大学生村官目标责任第27-28页
        3.1.4 大学生村官政治参与第28页
    3.2 南平市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现状调查第28-32页
        3.2.1 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现状第28-29页
        3.2.2 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体系现状第29-30页
        3.2.3 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要素困境第30-32页
4.南平市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及原因第32-40页
    4.1 个人履职素质差距和能力恐慌的困境及原因第32-34页
        4.1.1 思维和决策不够专业科学第32-33页
        4.1.2 沟通对接和领导协调能力缺乏第33-34页
        4.1.3 口碑威信不高与群众认可度低第34页
    4.2 客观环境条件制约和治理资源匮乏的困境及原因第34-37页
        4.2.1 农村艰苦条件和落后环境第35-36页
        4.2.2 行政资源匮乏和行政手段不多第36页
        4.2.3 人际关系牵扯和宗派势力第36页
        4.2.4 农村治理窘境和干部诟病第36-37页
    4.3 组织制度落空和政策执行走位的困境及原因第37-40页
        4.3.1 村级事务管理缺乏合法性支撑第37-38页
        4.3.2 管理培养使用等机制制度保障不到位第38页
        4.3.3 党组织机制落空和“务虚化”第38-39页
        4.3.4 政策运行不规范和打折扣第39-40页
5.南平市大学生村官有效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第40-50页
    5.1 构建南平市大学生村官乡村治理能力培育体系第40-43页
        5.1.1 促进市县组织部门培养使用举措落地化第40-41页
        5.1.2 强化南平大学生村官交叉型与忙碌型锻炼路径第41-42页
        5.1.3 实行乡村治理学徒帮带和“1+1”伯乐培养机制第42页
        5.1.4 从领导科学角度实施大学生村官领导力建设工程第42-43页
        5.1.5 加大大学生村官创新知识的积累和前沿智慧的贡献第43页
    5.2 以资源供给改革优化南平市大学生村官工作“软硬件”第43-46页
        5.2.1 待遇保障和福利支持与选调生接轨同质第44页
        5.2.2 实行“村主干助理型”与驻村下派“第一书记型”融合第44页
        5.2.3 突出大学生村官挂职乡镇站办所与乡级行政授权第44-45页
        5.2.4 推行资源联动供给和村务问题联席协调机制第45页
        5.2.5 融入农村政治氛围以介入改善农村政治生态“软环境”第45-46页
    5.3 理顺南平市村一级乡村治理体系的体制机制第46-50页
        5.3.1 突出村两委权力设计和分工体制设计第46-47页
        5.3.2 建立健全南平市村一级三治体系第47页
        5.3.3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和运营壮大第47-48页
        5.3.4 改革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和行政服务供给第48页
        5.3.5 突出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和创新知识供给第48-50页
6.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A 调查访谈提纲第55-59页
附录B 南平市大学生村官履职情况计分表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德市蕉城区公众参与传统村落保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当前农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问题研究--以X市G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