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及评价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3 研究述评第13-14页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特色与创新第15-16页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1 公共文化第16-17页
        2.1.2 公共文化服务第17页
    2.2 相关理论第17-20页
        2.2.1 公共物品最优提供理论第17-18页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8-19页
        2.2.3 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理论第19-20页
3 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及成效第20-24页
    3.1 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第20-22页
        3.1.1 政策规定概况第20页
        3.1.2 资金投入概况第20-21页
        3.1.3 基础设施概况第21页
        3.1.4 人才队伍概况第21页
        3.1.5 文化资源概况第21-22页
    3.2 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效第22-24页
        3.2.1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具规模第22页
        3.2.2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第22页
        3.2.3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第22-23页
        3.2.4 城乡公共文化差距逐步缩小第23页
        3.2.5 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显著成效第23-24页
4 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第24-38页
    4.1 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4-32页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第24-25页
        4.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第25页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第25-27页
        4.1.4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确定第27-30页
        4.1.5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第30-32页
    4.2 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分析第32-38页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分细则确定第32-35页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分析第35-38页
5 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8-43页
    5.1 存在的问题第38-40页
        5.1.1 均等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第38-39页
        5.1.2 服务标准化建设不足第39页
        5.1.3 管理科学化程度低第39-40页
        5.1.4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较低第40页
    5.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3页
        5.2.1 对公共文化思想认识不足第40-41页
        5.2.2 经费投入渠道单一第41页
        5.2.3 人才引进培养不足第41页
        5.2.4 缺乏科学的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第41-42页
        5.2.5 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第42页
        5.2.6 社会资源整合不足第42-43页
6 提升闽侯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的对策第43-51页
    6.1 整合资源,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能力第43-44页
        6.1.1 搭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第43页
        6.1.2 打造符合群众需求的作品与活动第43-44页
        6.1.3 保障特殊群体文化权益第44页
    6.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第44-45页
        6.2.1 夯实文化人才基础第44页
        6.2.2 多渠道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第44-45页
        6.2.3 建立文化人才库第45页
    6.3 加大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力度,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第45-47页
        6.3.1 合理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第45页
        6.3.2 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的融合发展第45-46页
        6.3.3 深入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等活动第46页
        6.3.4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效能第46-47页
    6.4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布局水平,加强供需对接第47-48页
        6.4.1 统筹建设布局第47页
        6.4.2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第47页
        6.4.3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实效水平第47-48页
    6.5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第48-49页
        6.5.1 进一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途径第48页
        6.5.2 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第48页
        6.5.3 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社会服务主体第48-49页
    6.6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素保障,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第49-51页
        6.6.1 强化政府职能第49页
        6.6.2 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第49页
        6.6.3 健全管理考核机制第49-50页
        6.6.4 统筹农村文化资源管理使用第50-51页
7 结论与不足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浙江省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下一篇:英美在对华治外法权谈判中的分歧与合作研究(1929-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