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沙地乡富硒土地安全利用区划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土壤中的硒 | 第12-14页 |
1.2.2 植物中的硒 | 第14-15页 |
1.2.3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 | 第15页 |
1.2.4 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划研究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18-19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9-25页 |
2.1 自然地理特征 | 第19-21页 |
2.2 社会经济情况 | 第21页 |
2.3 土壤类型 | 第21-22页 |
2.4 地质情况 | 第22-23页 |
2.5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3-25页 |
3 工作方法与数据质量 | 第25-30页 |
3.1 野外工作方法 | 第25-27页 |
3.1.1 采样点布设 | 第25页 |
3.1.2 土壤样品采集 | 第25-26页 |
3.1.3 农作物样品采集 | 第26页 |
3.1.4 样品处理 | 第26-27页 |
3.2 数据质量监控 | 第27-30页 |
3.2.1 测试指标 | 第27页 |
3.2.2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3.2.3 数据质量监控 | 第28-30页 |
4 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34页 |
4.1 含量特征 | 第30页 |
4.2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0-31页 |
4.3 相关分析 | 第31-34页 |
5 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地球化学特征 | 第34-43页 |
5.1 含量特征 | 第34-36页 |
5.2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6-41页 |
5.3 因子分析 | 第41-43页 |
6 农作物安全性评价 | 第43-49页 |
6.1 农作物元素含量 | 第43-45页 |
6.1.1 硒元素含量 | 第43页 |
6.1.2 重金属元素含量 | 第43-45页 |
6.2 玉米籽实对硒元素吸收模型 | 第45-49页 |
6.2.1 可预测性分析 | 第45-46页 |
6.2.2 Se的玉米吸收模型 | 第46-49页 |
7 富硒土地安全利用区划 | 第49-65页 |
7.1 山区土地质量等级评价 | 第49-56页 |
7.1.1 评价指标确定 | 第49-50页 |
7.1.2 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50页 |
7.1.3 评价指标量化 | 第50-51页 |
7.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1-52页 |
7.1.5 分析模型 | 第52-56页 |
7.2 种植结构区划 | 第56-62页 |
7.2.1 评价指标 | 第57页 |
7.2.2 研究区农作物硒含量预测分布 | 第57-59页 |
7.2.3 区划模型 | 第59页 |
7.2.4 种植结构区划标准 | 第59-60页 |
7.2.5 种植结构区划结果 | 第60-62页 |
7.3 山区富硒土地安全利用综合区划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