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萌发特性及其耐旱性评价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大豆种子萌发期耐旱性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大豆种子耐旱萌发指标 | 第12-13页 |
1.2.2 大豆种子耐旱的评价方法 | 第13-14页 |
1.3 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5页 |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2.3.1 萌发指标 | 第15-16页 |
2.3.2 种子性状 | 第16页 |
2.3.3 种皮形态结构 | 第16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6-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44页 |
3.1 干旱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性状的影响 | 第17-34页 |
3.1.1 吸水速率 | 第17-22页 |
3.1.2 发芽势 | 第22-24页 |
3.1.3 发芽率 | 第24-27页 |
3.1.4 发芽指数 | 第27-29页 |
3.1.5 鲜重 | 第29-31页 |
3.1.6 根长 | 第31-34页 |
3.2 大豆发芽期耐旱性综合评价 | 第34-38页 |
3.3 大豆种皮结构 | 第38-39页 |
3.4 品种的籽粒性状 | 第39-42页 |
3.4.1 百粒重 | 第39-41页 |
3.4.2 容重 | 第41-42页 |
3.4.3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 第42页 |
3.5 大豆籽粒性状与耐旱性相关分析 | 第42-4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4.1 结论 | 第44-45页 |
4.1.1 吸水速率 | 第44页 |
4.1.2 发芽势和发芽率 | 第44页 |
4.1.3 大豆萌发期耐旱性评价 | 第44页 |
4.1.4 种皮结构 | 第44-45页 |
4.1.5 大豆籽粒性状与耐旱性的关系 | 第45页 |
4.2 讨论 | 第45-46页 |
4.2.1 大豆耐旱性与品质的关系 | 第45页 |
4.2.2 大豆耐旱性与种皮结构的关系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