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现状 | 第11-13页 |
1.1.1 污泥的分类及性质 | 第11-12页 |
1.1.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 第12-13页 |
1.1.3 污泥资源化开发 | 第13页 |
1.2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的原理 | 第13-15页 |
1.2.2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1.2.3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表面活性剂在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1.3.1 表面活性剂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促进作用 | 第19-20页 |
1.3.2 醇醚糖苷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 第20-21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 | 第21页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醇醚糖苷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性能的研究 | 第23-3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3 VFAs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4 溶解性蛋白质的测定 | 第27-28页 |
2.2.5 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6 其他指标的测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2.3.1 AEG投加量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29-33页 |
2.3.2 温度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3 初始pH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热碱预处理对AEG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39-47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2.2 热碱预处理实验 | 第39页 |
3.2.3 热碱预处理强化AEG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实验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3.3.1 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 | 第40-42页 |
3.3.2 热碱预处理对AEG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强化作用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醇醚糖苷促进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作用机制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2.3 水解酶的测定 | 第48-49页 |
4.2.4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9页 |
4.2.5 发酵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的测定 | 第49页 |
4.2.6 剩余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的测定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4.3.1 AEG在不同发酵阶段的作用机制 | 第49-53页 |
4.3.2 AEG对发酵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3 AEG对发酵产酸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5.2 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