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 第9-10页 |
| ·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 第10页 |
| ·是弘扬和发展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 第10页 |
| 3 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概述 | 第15-20页 |
| 1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内涵 | 第15-16页 |
| 2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 第16-17页 |
| ·二者之间的差异 | 第16-17页 |
| ·二者之间的统一 | 第17页 |
| 3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意义 | 第17-20页 |
|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理解 | 第17-18页 |
|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 第18-19页 |
|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第19页 |
|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简况 | 第20-34页 |
| 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初步探索 | 第20-23页 |
|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概况 | 第20页 |
|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具体表现 | 第20-23页 |
| 2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蓬勃发展 | 第23-27页 |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概况 | 第23-24页 |
|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具体表现 | 第24-27页 |
| 3 建国到文革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曲折发展 | 第27-31页 |
| ·建国到文革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概况 | 第27-29页 |
|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具体表现 | 第29-31页 |
| 4 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全面发展 | 第31-34页 |
| ·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概况 | 第31页 |
| ·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的具体表现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形式化历史发展总结 | 第34-41页 |
|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形式化发展经验 | 第34-36页 |
| ·结合中国国情,理论联系实际 | 第34页 |
|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华 | 第34-35页 |
| ·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宣传理论 | 第35-36页 |
|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形式化发展教训 | 第36-37页 |
| ·照搬苏俄模式 | 第36页 |
| ·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缺乏有效融合 | 第36-37页 |
|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形式化发展启示 | 第37-41页 |
| ·运用唯物辩证法,保持马克思主义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容的统一 | 第37-38页 |
| ·坚持理论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化发展 | 第38-39页 |
| ·弘扬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 | 第39页 |
| ·立足全球化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形式化进行综合探索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个人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