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稀土镧、铈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及蛋白组学研究

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1 前言第13-22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19页
        1.2.1 稀土元素的生物学效应第14-16页
        1.2.2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1页
        1.3.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2.1 试验材料第22页
    2.2 试验设计第22-23页
    2.3 取样方法第23页
    2.4 大豆生理、品质指标与产量的测定方法第23-24页
        2.4.1 大豆叶片生理指标测定第23页
        2.4.2 大豆品质指标的测定第23页
        2.4.3 农艺性状考察第23页
        2.4.4 数据分析第23-24页
    2.5 大豆籽粒TMT试验方法第24-26页
        2.5.1 蛋白提取及定量第24页
        2.5.2 蛋白FASP方法酶解第24页
        2.5.3 TMT试剂标记第24页
        2.5.4 RP分级第24页
        2.5.5 质谱分析第24-25页
        2.5.6 数据分析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53页
    3.1 稀土镧、铈对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6-27页
        3.1.1 对大豆东农4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6页
        3.1.2 对大豆东农47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6-27页
        3.1.3 对大豆东农5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27页
    3.2 稀土镧、铈对大豆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27-31页
        3.2.1 对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第28-29页
        3.2.2 对大豆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第29-31页
    3.3 稀土镧、铈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第31-34页
        3.3.1 对大豆东农42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3.3.2 对大豆东农47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第32页
        3.3.3 对大豆东农52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第32-34页
    3.4 稀土镧、铈对大豆籽粒7S和11S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4-36页
        3.4.1 对大豆东农42籽粒7S与11S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3.4.2 对大豆东农47籽粒7S与11S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5-36页
        3.4.3 对大豆东农52籽粒7S与11S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6页
    3.5 稀土镧、铈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第36-39页
        3.5.1 对大豆东农42产量的影响第36-37页
        3.5.2 对大豆东农47产量的影响第37-38页
        3.5.3 对大豆东农52产量的影响第38-39页
    3.6 蛋白质鉴定结果分析第39-53页
        3.6.1 差异表达蛋白鉴定第39页
        3.6.2 差异表达蛋白的GO功能注释第39-42页
        3.6.3 差异表达蛋白KEGG通路注释第42-45页
        3.6.4 差异表达蛋白功能分类第45-53页
4 讨论第53-58页
    4.1 稀土镧、铈对大豆叶片生理指标影响的分析第53-54页
        4.1.1 对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的分析第53页
        4.1.2 对大豆叶片中氮积累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分析第53-54页
    4.2 稀土镧、铈对大豆品质影响的分析第54-56页
        4.2.1 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的分析第54-55页
        4.2.2 对大豆籽粒蛋白亚基含量影响的分析第55-56页
    4.3 稀土镧、铈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分析第56页
    4.4 稀土镧、铈处理后差异蛋白分析第56-57页
    4.5 创新与不足第57-58页
5 结论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叉苦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品质评价
下一篇:低温胁迫下冠菌素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