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旅游规划中的民族特色塑造探究--以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为例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1.1.1 少数民族特色 | 第12页 |
| 1.1.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 第12页 |
| 1.1.3 民族旅游村寨 | 第12页 |
| 1.1.4 民族村寨旅游 | 第12-13页 |
| 1.2 民族村寨旅游与特色塑造的关系 | 第13页 |
| 1.2.1 民族村寨旅游是展现民族特色的平台 | 第13页 |
| 1.2.2 民族特色是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核心 | 第13页 |
| 1.3 民族村寨旅游中民族特色塑造的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 1.3.2 旅游经济学理论 | 第14页 |
| 1.3.3 旅游心理学理论 | 第14-15页 |
| 1.3.4 景观美学理论 | 第15页 |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 1.4.1 国外民族旅游村寨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 1.4.2 国内民族旅游村寨研究评述 | 第16页 |
| 1.4.3 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引言 | 第17-21页 |
| 2.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2.2.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 2.2.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 2.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2.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2.4.1 实地调查法 | 第19页 |
| 2.4.2 案列分析法 | 第19页 |
| 2.4.3 文献查阅和归纳演绎 | 第19-20页 |
| 2.5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民族村寨旅游规划中民族特色塑造案例分析 | 第21-27页 |
| 3.1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 | 第21-23页 |
| 3.1.1 背景概况 | 第21页 |
| 3.1.2 菱塘回族乡旅游规划中的现状问题 | 第21页 |
| 3.1.3 菱塘回族乡旅游规划 | 第21页 |
| 3.1.4 菱塘回族乡民族特色塑造分析 | 第21-23页 |
| 3.2 银川市永宁县纳家户村 | 第23-25页 |
| 3.2.1 背景概况 | 第23-24页 |
| 3.2.2 纳家户旅游规划现状问题 | 第24页 |
| 3.2.3 纳家户旅游规划 | 第24页 |
| 3.2.4 回乡文化园民族特色塑造分析 | 第24-25页 |
| 3.3 国内案例分析与借鉴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民族村寨旅游中的民族特色塑造研究 | 第27-32页 |
| 4.1 民族特色塑造的原则和策略 | 第27-28页 |
| 4.1.1 塑造原则 | 第27页 |
| 4.1.2 塑造策略 | 第27-28页 |
| 4.2 民族特色塑造的方法 | 第28-30页 |
| 4.2.1 宏观层面——民族旅游形象的塑造 | 第28-29页 |
| 4.2.2 中观层面——空间结构的独特性塑造 | 第29页 |
| 4.2.3 微观层面——建筑、景观的融合塑造 | 第29-30页 |
| 4.3 民族特色塑造的价值 | 第30-31页 |
| 4.3.1 历史文化价值 | 第30页 |
| 4.3.2 景观环境价值 | 第30页 |
| 4.3.3 社会价值 | 第30-3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漳湖镇回民村旅游规划中特色塑造研究 | 第32-48页 |
| 5.1 漳湖镇回民村基本概况 | 第32-33页 |
| 5.1.1 项目概况 | 第32页 |
| 5.1.2 核心特色旅游资源 | 第32-33页 |
| 5.2 旅游发展SWOT分析 | 第33-34页 |
| 5.2.1 优势分析 | 第33页 |
| 5.2.2 劣势分析 | 第33-34页 |
| 5.2.3 机遇分析 | 第34页 |
| 5.2.4 威胁分析 | 第34页 |
| 5.3 回民村旅游规划总体思路 | 第34-36页 |
| 5.3.1 回民村旅游发展战略 | 第34-35页 |
| 5.3.2 回民村民族村寨旅游特色塑造指导思想 | 第35-36页 |
| 5.4 宏观层面——漳湖镇回民村旅游形象的塑造 | 第36-38页 |
| 5.4.1 旅游形象定位 | 第36页 |
| 5.4.2 旅游形象标识 | 第36-37页 |
| 5.4.3 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 第37页 |
| 5.4.4 旅游主题 | 第37-38页 |
| 5.5 中观层面——空间结构独特性的塑造 | 第38-40页 |
| 5.5.1 空间布局 | 第39-40页 |
| 5.5.2 道路系统 | 第40页 |
| 5.6 微观层面——建筑与景观设计 | 第40-47页 |
| 5.6.1 特色民居 | 第41-43页 |
| 5.6.2 清真寺 | 第43页 |
| 5.6.3 特色旅游街 | 第43-44页 |
| 5.6.4 特色街区景观塑造 | 第44-45页 |
| 5.6.5 村入口 | 第45页 |
| 5.6.6 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 第45-47页 |
| 5.7 漳湖镇民族特色塑造中的得失与建议 | 第47-48页 |
| 5.7.1 漳湖镇特色塑造中的得与失 | 第47页 |
| 5.7.2 漳湖镇回族特色塑造中建议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 6.1 结论 | 第48页 |
| 6.2 讨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