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伯克霍尔德氏菌YN01产磁性纳米粒子的类酶性质及其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7-30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2 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合成第19-28页
        1.2.1 产磁性纳米粒子的微生物种类第19-20页
        1.2.2 生物合成磁性纳米粒子的形态特征第20-22页
        1.2.3 微生物合成磁性纳米粒子的影响因素第22-24页
        1.2.4 微生物合成磁性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第24-26页
        1.2.5 微生物合成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学性质第26-27页
        1.2.6 微生物合成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和生物学意义第27-2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2 磁性纳米粒子细菌的筛选及生长的影响因素第30-46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0-31页
        2.1.1 材料第30页
        2.1.2 生化试剂第30页
        2.1.3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2 试剂配制第31页
    2.3 实验方法第31-35页
        2.3.1 产磁性纳米粒子菌株的筛选第31-32页
        2.3.2 菌株的鉴定第32-33页
        2.3.3 pH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3页
        2.3.4 氧气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2.3.5 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4页
        2.3.6 氮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4页
        2.3.7 铁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4页
        2.3.8 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4页
        2.3.9 培养时间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4-3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2.4.1 产磁性纳米粒子菌株的筛选第35页
        2.4.2 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第35-36页
        2.4.3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6-37页
        2.4.4 pH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7-38页
        2.4.5 氧气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2.4.6 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9-40页
        2.4.7 氮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40-41页
        2.4.8 铁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41-42页
        2.4.9 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42-43页
        2.4.10 培养时间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43-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3 菌体细胞内磁性纳米粒子的提取和表征第46-52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6页
        3.1.1 材料第46页
        3.1.2 实验仪器第46页
    3.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3.2.1 菌体细胞内磁性纳米粒子的提取第46-47页
        3.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样品制备第47页
        3.2.3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7页
        3.2.4 X-射线电子能谱(XPS)第47页
        3.2.5 磁滞回线的测量第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1页
        3.3.1 菌体胞内磁性纳米粒子的提取第47页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7-49页
        3.3.3 X-射线粉末衍射第49页
        3.3.4 X-射线电子能谱第49-50页
        3.3.5 磁滞回线的测量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YN01产磁性纳米粒子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应用第52-69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2-53页
        4.1.1 实验材料第52页
        4.1.2 生化试剂第52-53页
        4.1.3 实验仪器第53页
    4.2 试剂配制第53-54页
    4.3 实验方法第54-57页
        4.3.1 BMNP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第54页
        4.3.2 BMNPs催化反应前后XRD测定第54页
        4.3.3 BMNPs浓度对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54页
        4.3.4 pH对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54页
        4.3.5 温度对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54页
        4.3.6 H_2O_2浓度对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54页
        4.3.7 BMNPs及其浸出液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曲线第54-55页
        4.3.8 BMNPs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动力学分析第55页
        4.3.9 BMNPs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分析第55页
        4.3.10 电子顺磁共振光谱(ESR)分析第55-56页
        4.3.11 BMNPs类过氧化物酶和天然酶的稳定性比较第56页
        4.3.12 BMNPs模拟过氧化物酶在H_2O_2和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第56页
        4.3.13 BMNPs模拟过氧化物酶在有机物降解中的应用第56-57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7-68页
        4.4.1 BMNP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第57页
        4.4.2 BMNPs催化反应前后成分分析第57-58页
        4.4.3 不同条件对BMNP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58-60页
        4.4.4 BMNPs及其浸出液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曲线第60页
        4.4.5 BMNPs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动力学分析第60-62页
        4.4.6 BMNPs的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第62-64页
        4.4.7 BMNPs类过氧化物酶和天然酶的稳定性比较第64-65页
        4.4.8 BMNPs模拟过氧化物酶在H_2O_2和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第65-66页
        4.4.9 BMNPs模拟过氧化物酶在有机物降解中的应用第66-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5 YN01产磁性纳米粒子的类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应用第69-80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9-70页
        5.1.1 材料第69页
        5.1.2 生化试剂第69-70页
        5.1.3 实验仪器第70页
    5.2 试剂配制第70-71页
    5.3 实验方法第71-72页
        5.3.1 不同条件下BMNPs类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第71页
        5.3.2 BMNPs类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动力学研究第71-72页
        5.3.3 BMNPs模拟过氧化氢酶和天然酶的稳定性比较第72页
        5.3.4 BMNPs用于电化学传感器测定H_2O_2第72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2-79页
        5.4.1 BMNPs的类过氧化氢酶活性第72-73页
        5.4.2 不同条件对BMNPs类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73-75页
        5.4.3 BMNPs类过氧化氢酶催化动力学研究第75-76页
        5.4.4 BMNPs类过氧化氢酶和天然酶的稳定性比较第76-78页
        5.4.5 BMNPs用于电化学传感器测定H_2O_2第78-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YN01产磁性纳米粒子清除胞内活性氧的研究第80-93页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81页
        6.1.1 材料第81页
        6.1.2 生化试剂第81页
        6.1.3 实验仪器第81页
    6.2 试剂配制第81-82页
    6.3 实验方法第82-84页
        6.3.1 铁对YN01胞内ROS含量的影响第82页
        6.3.2 YN01菌体胞内ROS的测定第82-83页
        6.3.3 YN01细胞内含物及BMNPs类超氧化物歧化酶酶(SOD)活性的测定第83页
        6.3.4 SOD专性抑制剂对YN01生长、ROS产生及BMNPs产量的影响第83-84页
        6.3.5 POD抑制剂对YN01生长、H_2O_2产生及BMNPs产量的影响第84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84-92页
        6.4.1 铁对YN01胞内ROS含量的影响第84-85页
        6.4.2 BMNPs的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85-86页
        6.4.3 YN01胞内的SOD,CAT和POD的活性第86页
        6.4.4 SOD专性抑制剂对YN01生长、ROS产生及BMNPs产量的影响第86-89页
        6.4.5 POD抑制剂对YN01生长、H_2O_2产生及BMNPs产量的影响第89-92页
    6.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附表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croRNA在人结直肠癌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分析及中药单体干预
下一篇:利用半球图像反演森林冠层叶面积指数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