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4-2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1.2 膏体推进剂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3 膏体火箭发动机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2 膏体推进剂流变性能及粘弹特性研究 | 第26-38页 |
| 2.1 引言 | 第26页 |
| 2.2 膏体推进剂流变学测试研究 | 第26-30页 |
| 2.2.1 测试方法及样品 | 第26-28页 |
| 2.2.2 流变学测试结果 | 第28-30页 |
| 2.3 膏体推进剂粘弹特性研究 | 第30-36页 |
| 2.3.1 粘弹性模型 | 第30-33页 |
| 2.3.2 膏体推进剂蠕变特性 | 第33-34页 |
| 2.3.3 粘弹性模型对比 | 第34-3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3 膏体推进剂燃面模型及发动机内弹道研究 | 第38-48页 |
| 3.1 引言 | 第38页 |
| 3.2 侧向挤进膏体火箭发动机工作原理 | 第38-39页 |
| 3.3 膏体推进剂燃面模型 | 第39-40页 |
| 3.4 膏体推进剂燃面方程 | 第40-42页 |
| 3.4.1 初始燃烧段 | 第40-41页 |
| 3.4.2 平衡燃烧段 | 第41页 |
| 3.4.3 余药燃烧段 | 第41-42页 |
| 3.5 侧向挤进膏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 | 第42-45页 |
| 3.5.1 零维内弹道微分方程 | 第42-43页 |
| 3.5.2 平衡压强 | 第43-44页 |
| 3.5.3 内弹道计算流程 | 第44-45页 |
| 3.6 模型验证 | 第45-47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侧向挤进膏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仿真计算 | 第48-59页 |
| 4.1 引言 | 第48页 |
| 4.2 侧向挤进膏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流固耦合仿真计算 | 第48-52页 |
| 4.2.1 计算流程 | 第49页 |
| 4.2.2 物理模型 | 第49-50页 |
| 4.2.3 控制方程 | 第50-51页 |
| 4.2.4 边界条件 | 第51-52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 4.4 药柱保护措施 | 第55-5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5 侧向挤进膏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特性研究 | 第59-75页 |
| 5.1 引言 | 第59页 |
| 5.2 侧向挤进膏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 | 第59-65页 |
| 5.2.1 供给系统 | 第59-60页 |
| 5.2.2 膏体推进剂储箱及输运装置 | 第60-62页 |
| 5.2.3 喷管设计 | 第62-63页 |
| 5.2.4 控制系统 | 第63-64页 |
| 5.2.5 侧向挤进膏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 | 第64-65页 |
| 5.3 侧向挤进膏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 | 第65-66页 |
|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71页 |
| 5.4.1 未采取保护措施的常规构型 | 第66-68页 |
| 5.4.2 采用保护罩的保护构型 | 第68-71页 |
| 5.5 侧向挤进膏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特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 5.5.1 膏体推进剂初始堆积量 | 第71-72页 |
| 5.5.2 输运管道直径的影响 | 第72-73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6.1 本文结论 | 第75-76页 |
| 6.2 未来展望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