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3页
第1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第13-20页
    1.1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规范依据第13页
    1.2 附带民事诉讼之当事人第13-14页
        1.2.1 附带民事诉讼之原告第13-14页
        1.2.2 附带民事诉讼之赔偿责任人第14页
    1.3 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民事诉讼的差异第14-15页
        1.3.1 附带民事诉讼之责任构成第14-15页
        1.3.2 责任之承担方式第15页
    1.4 外国立法例及启示第15-17页
    1.5 当前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之缺失第17-20页
第2章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第20-28页
    2.1 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之请求权主体第20-21页
    2.2 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之现状考察第21-23页
        2.2.1 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之规范第21-22页
        2.2.2 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方式第22-23页
    2.3 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依据与性质第23-25页
        2.3.1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第23页
        2.3.2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标准及争议第23-25页
    2.4 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证分析第25-28页
        2.4.1 基于“于欢案”分析第25-26页
        2.4.2 相关司法实践的支持案例第26-28页
第3章 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第28-35页
    3.1 人身损害赔偿之范围与标准第28-29页
        3.1.1 人身损害赔偿的两个维度第28页
        3.1.2 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原则第28-29页
    3.2 树立全面赔偿原则、酌情兼顾个案情况第29-30页
    3.3 损害赔偿计算的标准时第30页
    3.4 附带民事责任的赔付方式与救济路径第30-31页
    3.5 刑民交叉之下的“两金”探讨第31-35页
        3.5.1 相关规范分析第31页
        3.5.2 理想与现实之间第31-35页
第4章 侵犯财产、合同型犯罪的附带民事赔偿第35-41页
    4.1 侵犯财产型犯罪中的附带民事赔偿第35页
    4.2 合同型犯罪的附带民事赔偿第35-36页
    4.3 情势变更原则第36-38页
        4.3.1 情势变更原则的概念第36-37页
        4.3.2 情势变更的宗旨与法律效果第37页
        4.3.3 犯罪因素与情势变更第37-38页
    4.4 纯粹经济损失第38-41页
        4.4.1 纯粹经济损失的特征第38页
        4.4.2 纯粹经济损失的类型第38-39页
        4.4.3 我国立法例第39-41页
结语第41-44页
研究生期间科研实践与成果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充无神论研究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法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