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5-22页 |
第一节 案例引入——“新百伦”商标侵权案 | 第15-18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15-16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16-17页 |
三、案件后续动态及影响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商标侵权实际损害规则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一、实际损害范围认定不明 | 第18-20页 |
二、损害赔偿数额计算方式单一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商标侵权实际损害的范围认定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我国法律的规定与实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美国法律的规定与实践 | 第23-29页 |
一、销量减少的损失 | 第24-25页 |
二、价格侵蚀的损失 | 第25-26页 |
三、商誉的损失 | 第26-27页 |
四、许可费的损失 | 第27-28页 |
五、纠偏广告费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中美商标侵权实际损害认定规则的比较 | 第29-32页 |
一、理论层面的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二、司法实践中的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 | 第32-38页 |
第一节 我国法律的规定与实践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美国法律的规定与实践 | 第33-36页 |
一、对比分析法 | 第33-34页 |
二、资料分析法 | 第34-35页 |
三、回归分析法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中美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数额计算的比较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对美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规则的借鉴 | 第38-42页 |
第一节 对美国规则的思考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我国的完善方法 | 第39-42页 |
一、扩大实际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9-40页 |
二、完善实际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