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金线莲多糖提取物对NAFLD调脂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0页
    1.1 NAFLD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第14-15页
    1.2 发病机制第15-19页
        1.2.1 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与NAFLD第15-16页
        1.2.2 CYP2E1与NAFLD第16-17页
        1.2.3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1)、胰岛素抵抗与NAFLD第17-18页
        1.2.4 肠道菌群与NAFLD第18-19页
    1.3 实验模型第19-23页
        1.3.1 动物模型第19-22页
        1.3.2 细胞模型第22-23页
    1.4 NAFLD主要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组织评分系统第23页
    1.5 NAFLD药物研究概况第23-25页
        1.5.1 胰岛素增敏剂第23-24页
        1.5.2 抗氧化剂第24页
        1.5.3 调血脂药第24页
        1.5.4 新型药物第24-25页
    1.6 中医药研究概况第25-28页
        1.6.1 中医对NAFLD的认识第25页
        1.6.2 中医药防治NAFLD第25-26页
        1.6.3 金线莲多糖现代药理学研究概况第26-28页
    1.7 研究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ARP对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研究第30-45页
    2.1 材料第30-31页
        2.1.1 细胞株第30页
        2.1.2 实验药物第30页
        2.1.3 主要试剂第30-31页
        2.1.4 主要仪器第31页
    2.2 方法第31-34页
        2.2.1 金线莲多糖提取物的制备第31页
        2.2.2 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制备第31-32页
        2.2.3 MTT法检测ARP对LO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第32-33页
        2.2.4 ARP对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影响第33-34页
        2.2.5 统计学处理第34页
    2.3 结果第34-43页
        2.3.1 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变性LO2细胞内脂滴变化情况第34-37页
        2.3.2 脂肪变性肝细胞内TG含量的测定第37页
        2.3.3 ARP对LO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第37-38页
        2.3.4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第38-39页
        2.3.5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内TG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2.3.6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上清液ALT、AST的影响第40-41页
        2.3.7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内MDA、SOD、GSH-PX的影响第41-43页
    2.4 讨论第43-45页
        2.4.1 肝细胞脂肪变细胞模型的评价第43-44页
        2.4.2 ARP对脂肪变性LO2细胞作用的影响第44-45页
第三章 ARP对NAFLD大鼠实验研究第45-68页
    3.1 材料第45-47页
        3.1.1 实验药物第45页
        3.1.2 主要试剂第45-46页
        3.1.3 实验动物第46页
        3.1.4 主要仪器第46-47页
    3.2 方法第47-52页
        3.2.1 金线莲多糖提取物的制备第47页
        3.2.2 高脂乳剂制备第47页
        3.2.3 动物分组、造模、给药第47页
        3.2.4 标本的采集第47-48页
        3.2.5 指标观察及测定方法第48-52页
        3.2.6 统计学处理第52页
    3.3 结果第52-65页
        3.3.1 一般情况第52-53页
        3.3.2 对血清中血脂水平的影响第53-55页
        3.3.3 对空腹血糖的影响第55-56页
        3.3.4 肉眼对肝脏大体形态观察第56-57页
        3.3.5 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第57-59页
        3.3.6 对NAFLD活动度积分的影响第59页
        3.3.7 对肝功能的影响第59-60页
        3.3.8 对肝匀浆脂质含量的影响第60-62页
        3.3.9 对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第62-63页
        3.3.10 对CYP2E1MRNA表达的影响第63-65页
    3.4 讨论第65-68页
        3.4.1 NAFLD动物模型探讨第65页
        3.4.2 对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第65-66页
        3.4.3 对肝功能的影响第66页
        3.4.4 对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第66页
        3.4.5 对CYP2E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6-68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8-69页
    4.1 结论第68页
    4.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附录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壮骨颗粒对SAMP6小鼠骨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下一篇:名老中医魏长春验方“补脑汤”口服液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