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新世纪迪士尼动画的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二)国内外动画配角研究 | 第13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的角色形象概观 | 第17-23页 |
一、公主形象概观 | 第18页 |
二、配角:一个经典的符号 | 第18-20页 |
(一)配角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二)配角形象概观 | 第19-20页 |
三、模式化的主配搭配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故事形态学下的正面配角谱系 | 第23-37页 |
一、正面配角谱系概念界定 | 第23页 |
(一)谱系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二、关于弗拉基米尔.普洛普的启迪 | 第23-35页 |
(一)人物功能说——以《仙履奇缘》、《小美人鱼》、《冰雪奇缘》为例 | 第24-32页 |
(二)行动圈划分下的谱系图 | 第32-35页 |
三、正面配角在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正面配角的形象塑造 | 第37-47页 |
一、人物类配角的形象塑造 | 第37-44页 |
(一)童话色彩仙子类 | 第37页 |
(二)唠唠叨叨仆人类 | 第37-39页 |
(三)“缺位”的父亲类 | 第39-41页 |
(四)纯真率性闺蜜类 | 第41页 |
(五)“平凡英雄”汉子类 | 第41-43页 |
(六)性格由扁平到饱满:善与恶的模糊化 | 第43-44页 |
二、非人物类配角的塑造 | 第44-47页 |
(一)拟人化的自然形态与器具形态 | 第44页 |
(二)多样化的动物类配角 | 第44-46页 |
(三)生态化叙事策略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对接与融合:正面配角在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全龄化”下的塑造 | 第47-55页 |
一、当代受众心理研究 | 第47-50页 |
(一)儿童世界成人化 | 第47-49页 |
(二)成人世界童真化 | 第49-50页 |
二、迪士尼公主动画电影的全龄化策略 | 第50-55页 |
(一)三维电脑技术 | 第50-52页 |
(二)被加强的“合家欢”叙事 | 第52-53页 |
(三)成人化角色塑造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